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31.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民为邦本、宽民惠民”之民本思想为世人所推崇。文章以儒家民本思想的缘起及其内容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民本”是中国当代法治的必然选择,继而列举了民本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32.
资金星 《湖湘论坛》2007,20(4):75-76
宪政是时代的强音,然宪政建设之关键在于树立宪法权威,而宪法权威又在乎宪法至上原则的确立.而宪法至上原则的根基则在于其生成的"高级法"背景与理论根据.文章正是基于这样逻辑推理,阐释了自然法是宪法至上原则生成的"高级法"背景,人民主权是宪法至上原则生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转型期国家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形成不受以往制度约束的和谐环境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与调整的实际,阐述和分析了调适利益关系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4.
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资源的流失或被滥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在宏观视野的框架中,分析了资源浪费与成本逃脱的根本原因,并从制度层面提出了节约资源与提高成本利用效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5.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症结、表征及解决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集体所有权残缺,必然导致农村土地制度文明的冲突。土地所有制是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症结;土地流转制是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表征;而土地股份制是解决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和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36.
在调整利益结构中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表现为经济制度的变迁.经济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变化,其中由利益关系变动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握社会利益结构状况,把创设利益均衡制度作为其本质要求,真正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公共选择.  相似文献   
37.
蒋京议 《长白学刊》2006,(4):111-111
贫富差距的扩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不仅是当前中国改革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解课题。据世界银行的分析,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之大已经超过东亚和东欧国家,到目前为止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扩大得如此之快。严重的贫富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解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保证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各项建设得以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城乡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乡发展战略,预测城乡发展人口和用地规模,明确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要求,综合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并提出规划实施措施.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笔者前不久对湘潭的城乡规划建设进行了调查,总结了经验,发现了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其它地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9.
县权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但要真正实现县权公开透明运行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需要以系统思维理清多重关系,不断完善监督方式,树立制度权威,把握改革中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40.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辩证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中国梦的提出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给人民描绘了愿景,增强民族了自信,整合了社会的各种力量.实现中国梦,关键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增强民族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建设适当的国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