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公共服务不足凸显“短缺”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暴露出我们现行制度安排的某些缺陷,并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2.
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一个国家(地区)人类发展的公平程度,也取决于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73.
74.
海南的优势来自南海,海南的战略地位亦来自南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面开放、开发南海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此背景下,海南应充分借助滨海优势,从战略、产业和理念三个角度,进一步弘扬海洋文化:明确海洋发展战略,把海南建成南海综合开发战略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整体提升海洋经济,树立"开放、包容、顽强、绿色"八个字的海洋发展理念.于此同时,大力促进与海洋文化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产业大开放推动区域开放.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实现旅游房地产的突破、实现国际购物中心建设的突破,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5.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30年来,我们不仅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接轨,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应当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是中国30年发展的原动力。没有这个制度红利,中国很难充分利用原本就存在的人口红利、成本红利,也很难有效抓住全球化红利。  相似文献   
76.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不感到,邓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出发,所阐明的从改革党和国家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着手,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的巨大意义。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历时十年之久的动乱结束后,许多同志都在恩索。怎样避免这样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在这个有关中国前途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运用唯物史观作出了科学的、客观的回答。他说  相似文献   
7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赵紫阳同志指出:“小平同志这些思想是我们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范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大发展。”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  相似文献   
78.
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洞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中,深刻地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巨大意义,系统地提出了从改革党和国家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着手,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途径。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历时十年之久的灾难结束后,每一个立志振兴中华的志士都在思索着:“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究竟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思想作风的产物,还是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怎样避  相似文献   
79.
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转型与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立足于2020这个中期,准确研判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调整好经济新常态。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关键要谋划好"十三五"在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其一,社会资本要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二,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其三,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相关的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80.
迟福林 《政府法制》2011,(23):11-11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重要的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以政府转型为重点改革中央地方关系。就此,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