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未来十年的世界与中国都将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将进入体系转型和秩序重塑的关键期,国际权力结构呈现出西方与非西方相对均衡、新老大国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新局面,这将导致全球议题、决策体制和发展理念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在未来十年将经历一个实力增长的黄金期和问题多发的脆弱期,如何使用不断增长的实力以及能否控制住国内矛盾决定着中国崛起的基本前景。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处于重新调适和相互建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战略疑虑和认知差距将大为加剧,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外交需要在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自我发展与他者共赢之间显示更多的平衡和灵活性,进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继续朝着和平、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霸权的和平红利,是指冷战后,美国在经济、战略、政治、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的超出其实际力量的额外好处和额外影响。美国之所以在战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和平红利是重要原因。经济上:冷战期间,为了与苏联搞军备竞赛,美国的军事预算远超出一般的防卫需要,给国家造成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中国加速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国面临多方外交挑战与考验的一年。面对美国、日本以及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种种摩擦与冲突,面对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国际噪音及其中潜藏的复杂挑战,中国外交需作哪些调整?随着中国实力变化以及世界、也包括中国自身对其认知的变化,中国对外战略目标应如何定位?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0年11月9日举办了题为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对外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当前中国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美外交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美两国的外交特别为世界瞩目。全球关注美国,是希望了解打着"变革"旗帜的奥巴马会给这个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带来哪些变化;西方关注中国,是期待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新年开局,中美两国也频出外交大动作,如何解读2009年的中美外交布局?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国际上重大事件特别集中的一年。其中有四件大事最为重要,对未来国际格局将产生长期的政治影响。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际金融格局,影响国际力量对比。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结构会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发端于撒切尔一里根革命时期,盛行近三十年的新保守主义风光不再。  相似文献   
16.
论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国内治理模式和执政理念的变草,意味着中国外交哲学从国家中心主义到关切公民个体权益的战略转变。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结构的调整、世界潮流的转向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利益、依靠人的力量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实践,不仅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现代化。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国内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我们需要更加坚持并完善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7.
金灿荣  王博 《现代国际关系》2015,(3):16-23,63,64
军事关系历来是中美关系中重要而又脆弱的一环。妥善处理和稳步推进中美军事关系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有助于向外传达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乐于担负大国责任的意愿,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本文根据目前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中美军事关系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包括国家属性差别、国家利益博弈、军事实力差距、国际体系结构变化及台湾问题等,建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军事关系应从扩大合作、正视分歧、控制冲突的角度去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内经济不振、社会不公和政治结构分裂是奥巴马总统在第二任期将面临的三大问题。奥巴马政府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但由于与共和党人的理念不一致,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国内施政效果不佳,奥巴马政府的重点可能会转向外交,并大致沿用其第一任时期的“巧实力”外交方针,外交重点仍然是推动美国“重返”亚太,进一步遏制中国。由于该战略会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中东问题)的掣肘,进攻态势可能会有所减弱。中美之间尽管出现新的问题和竞争点,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但中美关系在未来仍然可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金灿荣  戴维来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3-23,154,155
当前,中国崛起态势"如火如荼",美国首强地位"自恐不保",中美关系逼近"振荡期",业已存在的现实摩擦与可能爆发的矛盾冲突亟待有效的手段予以管控,相互疑虑日益增长的趋势亟需特别的渠道予以扭转,实现这些目标刻不容缓。正如1972年历史性开启中美关系的对话那样,中美急需切实管用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经常性、机制性的接触,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安全乃至军事关系的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的扩大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应运而生,因之而兴,为推进中美关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对话机制也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由此,如何深化中美对话机制、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营造好的氛围,值得我们思考并为此提出见解、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