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61年 8月,发生在巴西的政变迫使上任不久的夸德洛斯总统下台,此后古拉特副总统虽经受住政治危机的风波,得以继任总统,但两年半后仍难逃被推翻的厄运。初看起来,巴西在二战后所发生的政变有些不那么像政变,因为较之拉美许多国家的政变,确实较少血腥味,但是,这些确是政变,一种巴西式的政变,集中反映了巴西社会固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22.
1958年春夏之交,当阿尔及利亚兵变引发的政治危机席卷全国时,隐居科隆贝双教堂已多年的戴高乐突然出现在巴黎新闻界的面前,并宣称在过去国家危急之时,他曾“领导全国救亡图存”,而现今他也“已做好了接管共和国权力的准备”。此语一出,法国、甚至世界舆论都顿时大哗,当时世界上的一些左翼力量甚至指责戴高乐是个野心家,妄图建立独裁政权,更有把他说成是法西斯分子的。然而随着第五共和国的建立和戴高乐在世界政坛日渐活跃,影响的增大,批评和抨击之声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则是一片肯定和赞扬之词。到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溘然去世时,全球响起哀…  相似文献   
23.
欧洲会不会联合起来?欧洲是否会像戴高乐将军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从大西洋直到乌拉尔的统一的欧洲?冷战结束后,这个问题已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历史怪圈欧洲与其他大陆不一样,自进入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大国之间和地区之间保持力量均衡的态势。正是由于这种均势的存在,才使欧洲在频仍的战乱之中仍能时时出现和平的曙光;同时,也正是在这种交替出现的均势“庇护”下,欧洲才可能不断前进和发展。17世纪下半叶.当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时,英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便联合起来.全力与之斗争,通过1713年的“乌特勒支和…  相似文献   
24.
今年夏季,一个死了80年,早就盖棺定论的末代皇帝忽而出土,忽而入土,将大千世界搅了一番。此人如地下有知,也定会啼笑皆非.他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尼古拉二世。其实,有关这位末代皇帝生前的所作所为,历史上早就记载得清清楚楚:1905年1月9日,他下令枪杀和平请愿的群众,制造"流血星期日"惨案.致使圣彼得堡街头血流成河。1912年4月17日.他又下令镇压连拿金矿罢工的工人,一天之内杀死270人,打伤250人。由于他嗜血成性.被人称为"血腥的尼古拉"。他不仅在国内大开杀戒,而且还把杀人的游戏搬到了国外。1904-1905年,他挑动…  相似文献   
25.
谁是皮诺切特的黑后台——兼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11月,社会党领袖阿连德通过民选成为智利总统,他所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并在国际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立即招致美国统治集团和国际垄断组织的刻骨仇恨。1973年9月,由皮诺切特领导的智利右翼军人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政府,建立起血腥的独裁统治。美国在智利及拉美其他国家策动一系列政变,纯粹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充分暴露了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26.
1958年5月13日,法国驻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军发动叛乱,引发第四共和国的全面危机.素有民族英雄之称的或高乐在淡出政坛多年后乘机复出,授意制订新宪法,一手缔造了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第五共和国.第五共和国融君主制与共和制于一身,被戴高乐称为共和君主国.此后,法国历届总统均奉行戴高乐主义,对内稳定政治、发展经济,对外则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18世纪末大革命以来,法国政体更迭频仍,给国家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第五共和国的出现一改这种局面,得到法国人民的拥护,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