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155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71.
672.
互联网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技术平台和工具。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网络空间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阵地;网络渗透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网络谣言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网络问政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领域。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新课题,加大了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要从理论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方面,构筑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路径。  相似文献   
673.
网络社会的发展催生了网络信息权利的兴起,网络信息权利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它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对传统媒介话语权提出了挑战;它是传统政治体系运行方式的有力补充;对政府的权利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信息霸权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面对网络信息权利的兴起,如果政府舆论引导力不足,信息公开力度不够,都会导致网络信息权利的滥用.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信息权利与信息义务的平衡,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政府引导机制的有效整合,消除信息鸿沟,保障信息权利的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674.
依据《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本研究在广泛征求了评估专家、学校领导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了三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实测分析.这一研究解决了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缺乏评价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5.
作为社会历史空间,纪念空间以空间形态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运用纪念空间开展纪念活动绵延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全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可以有效保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记忆,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表现方式。纪念空间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功能在于其可以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赓续场域,突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的时空界限,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赓续实效。当前,纪念空间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创新纪念空间表达方式,统筹整合网络纪念空间,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记忆之场,做好纪念空间的当代阐发,构建精神谱系的常态化赓续机制,形成纪念空间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676.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协调发展已成为法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运用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去指导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实践。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包括遵守规则的法治意识、程序公正的法治思维、捍卫民主的价值理念、控制权力的法治要义、保护权利的文化取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使党规国法更好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77.
陈东 《中国人大》2008,(14):27-28
只要精神在,民族就不会消亡。2008年5月21日,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及时批准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人们不仅重建生活的家园,也开始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78.
高校包含私法性质的准公务法人地位及高校与学生之间包含民事内容的准行政法律关系是认定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法律依据,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法治化中尚存在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不充分,学生管理和服务体制、法律体系、程序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法治化的目标和路径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理念、依据、程序、救济机制和衔接制度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679.
陈东 《当代党员》2014,(2):72-73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指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其专著《正能量》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能量就会逐渐被取代,人就会释放巨大潜能,攻坚克难,走向成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相似文献   
680.
夷是唐以前藏彝走廊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个人群类别,但在记载唐代史实的汉文史籍中却已基本不见称夷的人群。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指出夷入唐后主要有两种去向:一为吐蕃征服并统治;一是原先称夷的人群在唐代被转称作蛮。文章同时对夷在唐代被转称为蛮的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唐人的民族观及对藏彝走廊地区人群的分类标准与汉晋相比已发生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