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冲突和危机状态下的政府治理研究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课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不仅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我国政府应重视培养危机意识 ,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 ,建立危机治理的社会支持系统 ,依法加强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雾霾可能的来源,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工地施工、机动车尾气、外部输入被认为是当前南京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深层原因则是由体制性弊端而导致的发展方式问题。因,此,雾霾的治理应该从理念、原则和方法入手,既关注常态化治理,又重视应急管理,双管齐下达到先治标后治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透明度原则是贸易组织(WTO)的重要原则,为适应“入世”的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尽快颁布《行政信息公开法》,以多种形式实现政务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4.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治理变革也即政府转型。政府转型与社会转型密不可分,其关系应是良性循环互动关系。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树立并强化政府“大服务”理念、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等多维度推进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25.
我党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的进程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是党应对执政考验、风险社会挑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党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经历了一个提出、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党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增强系统性和战略性,必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必须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必须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必须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6.
汶川地震虽然悲壮,但中国政府的快速有效处置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制和机制逐步走向成熟。然而从理性角度看,它又集中暴露了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公共危机管理学者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改革进程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搞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青岛海尔集团公司能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到1999年底取得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辉煌业绩,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本一点是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坚持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坚持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海尔的人力资源结合开发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探讨政府成本的控制对于提高政府绩效、建立廉价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到中国。过高的政府成本已成为中国行政改革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控制政府成本需要在分析行政成本过高的诸多原因基础上。提出防控政府成本过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9.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政府职能缺失等原因,农村公共产品面临严重供给不足困境,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决定供给,各级政府必须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0.
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缺失与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危机事件治理存在的缺陷,介绍了美、法等国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相关方面,从而为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