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时代的变迁,最密切联系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不断地发展完善着.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的美国,虽然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最密切联系原则采用了"灵活性"的适用方法,但已有从"方法"到"规则"的回归趋势.欧陆国家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改良,采用将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的理论--特征性履行说.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发展在理论上表现为规则化、限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志强 《理论月刊》2012,(1):110-113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法律选择的指导原则,也是法律选择的方法,其在确定准据法的过程中,一定会与适用冲突规范的各种制度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出现为识别冲突的解决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识别对最密切联系原则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志,但不能将二者绝对对立,也不能理解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地位绝对高于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广泛采用冲击了反致制度,也使当事人的法律规避行为逐渐失去意义。在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法律关系的领域,外国法的查明是确定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于如何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人们往往用一种理想引领现实的思维方式。尽管这是一种摆脱了政府包办的思维方式,但未能有效契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提出并阐释了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体用逻辑",并以此逻辑解释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出场路径、社会工作的本土性转化以及社会工作发展的节奏与阶段。文章最后指出,"体用逻辑"是社会工作重大发展时期的显性逻辑,是社会工作常规发展时期的隐性逻辑。随着我国社会管理创新进程的不断深入,代表党和国家的"体用逻辑"占据场内的解释空间将会减少,而代表"社会"的"需求逻辑"将获得更大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解决涉外合同审判实践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是,该<规定>存在着以下弊端:对当事人选择准据法的效力问题未作规定,未采纳默示选择法律的方式,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规定不周严,禁止法律规避过于绝对化,未体现对弱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这需要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至60年代,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因为共同的利益曾走到一起,同时也曾为各自的利益针锋相对。这两位伟人之间的较量,无疑对当时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及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深刻影响。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斗争既尖锐复杂又惊心动魂,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观念,改进方法,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7.
马志强 《求索》2008,(1):112-114
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具有灵活解决纠纷、合理分配司法资源、降低纠纷解决成本的功能。这种灵活、广泛、有效、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建立是必要而可行的,因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是减轻法院压力、提高诉讼效力的需要,也是解决现代型纠纷的现实需要,而且我国具备构建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的社会情势和人文观念。但是,我国目前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与制度上的弊端,必须正确认识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与法治的关系,加强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的自身建设,尤其要对现有的人民调解制度、法院调解制度及仲裁制度进行重构,以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将其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或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或法律适用的补充原则都是值得商榷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个系统,是有层次的,既是法律选择的指导原则又是法律选择的方法。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客体应表述为既包括“法域”也包括“法律”,二者不可割裂,它是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的综合表征,诠释了在不同阶段立法选择权与司法选择权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最密切联系原则指向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容易为当事人所接受,也为法院提供了便利,且可以满足国际商业活动追求便利和效率的需要,因此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后,必须履行其在金融服务自由化方面所作出的承诺。开放金融市场,将是对我国银行业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要求我国在金融服务立法方面及时创制和修改。如何使之既符合WTO规则,又能保护我国银行业,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意思自治原则、侵权行为地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双重可诉原则作为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草案)第九编尽管吸收了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有关理论,顺应了国际私法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了保护受害人的思想,但对意思自治原则、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双重可诉原则的规定仍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完善我国关于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彰显本国人与外国人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国情,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民商事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