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6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自唐代修成以来,曾经多次维修。2001年春,乐山市对大佛进行全面维修,对头肩胸腹手等部位剔除杂草,剥去已残破的水泥抹层,采用传统的锤灰修补裂缝与破损处,使之丰采更靓。当时有新闻媒体报道说"大佛重新焕发了盛唐风韵"。这一说法有依据吗?唐代刚完工的大佛是现今的样子吗?乐山大佛背靠凌云山栖鸾峰,面对三江碧波,两手抚膝,二目远望,身躯粗壮雄浑,神态端庄肃  相似文献   
32.
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强调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3.
乐山大佛举世闻名,然而曾经罩护它数百年的大像阁,却像谜一般扑朔迷离. 据主持修建乐山大佛最后阶段工程的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碑刻,大佛的正式名称叫"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宋代提点成都路刑狱邵伯温在大仙左侧崖壁上题刻"弥勒大像"四字.  相似文献   
34.
爱国志士陈潜夫由于在1925年北京声援上海五卅运动集会上断指血书,并在1932年组织了四川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参加松沪抗战而名垂青史。陈潜夫(1894-1950),原名绍陶,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平兴乡人。与郭沫若同时考入嘉定草堂寺高等小学。1912年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科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由同盟会改组而成)。袁世凯称帝后,陈潜夫组织暗杀团,于1916年春潜回北京,伺机刺袁,因袁贼防范严密, 虽频频转移、改名、化装,还是被捕,幸由同志救助而逃脱。袁死后,陈潜夫返日,入农业大学读书,由于同情和帮助朝鲜革命者,1918年被日本警方驱逐回国。  相似文献   
35.
第一次把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搬上中国舞台的是峨眉人章泯.他因对中国戏剧和电影事业的重大贡献,而被载人中国现代文化史册.  相似文献   
36.
发明日本管砷发射极 1970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科学大会上,一位气宇轩昂的华人科学家登上讲台。郑重宣布由他发明以砷代磷制造的平面式晶体管发射极,已于1967年取得了成功。这一保密了三年的半导体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震动了全世界的半导体科学界。砷发射极的大量生产,使集成电路的速度提高了数倍,密度亦大大增加,促进了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至今仍然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脑上。  相似文献   
37.
乐山灵宝塔     
灵宝塔高居凌云山顶,俯览嘉州古城,阅尽岷江大渡春色。因其坐落于凌云山九峰中的灵宝峰,故名。它也被称作凌云塔或凌云山塔。塔本是印度的佛教建筑,是佛寺内的建筑物之一,用于藏放僧人骨灰、舍利子和经卷以及其他珍宝,故称佛塔或宝塔。其梵文单词音译成汉语,初写成窣堵波、塔婆、浮图或浮屠,后来都用塔字;  相似文献   
38.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的镇山之宝——宋代普贤骑六牙白象铜像,供奉在千年古刹万年寺内。铜像通高7.35米,净重62吨。那头戴五佛金冠的普贤菩萨,安详地趺坐于灿若黄金的莲台上,莲台下的六牙白象蒲耳下垂,长鼻勾卷,造型逼真,比例匀称。粗壮有力的四脚踏在四朵红色莲花上,似欲启步远行,动感强烈。  相似文献   
39.
一、峨眉道教 众所周知,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但它也曾是道教名山的往事却鲜为人知。从传播的历史来考察,道教先于佛教传上峨眉山。东汉末年顺帝汉安年间(142—143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担任过江州(今重庆)令、善以符水为人治病的张陵,在今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也写作鹄鸣山)创建原始道教的最初团体五斗迷道(因规定入道者需纳信米五斗,故名),奉老子李耳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  相似文献   
40.
嘉定起义     
1910年1月由同盟会领导的嘉定(乐山)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最惨烈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1905年8月,年方20的嘉定府井研县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熊克武,在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反清组织同盟会。1906年9月,熊克武被孙中山派回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