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法律   4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治理理念、互动理念和谦抑理念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三大基本理念,分别是对统治理念、专治理念和扩张理念的超越。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质上是要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三大理念贯彻到犯罪控制当中。其中,治理理念的贯彻主要表现在立法控制上,需要针对少数民族犯罪制定刑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互动理念主要表现在司法控制上,需要将少数民族犯罪纳入刑事和解的范围;谦抑理念主要表现在社会控制上,需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良习惯法资源和民间自治组织在犯罪控制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2.
再论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后的刑诉法的贯彻实施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法的意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起诉制度以及审判程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既有立法、司法解释方面的原因 ,也有司法实践操作方面的原因。本文在分析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中指出: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实施意见》作为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规范性文件,首次采用了虚拟社会的概念,  相似文献   
34.
网络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在网络社会的表现形式,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当前网络犯罪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立法、司法及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规制和预防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1条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第 1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 1 6 2条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其条文序号为“刑法第 1 6 2条 - 1” ;该《刑法修正案》第 1条规定的罪名为“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会报告罪” ;作为其犯罪对象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不仅限于公司、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而指的是任何会计单位的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本罪与作为主要犯罪行为的其他犯罪之间不存在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如果行为人既实施上述行为 ,又实施了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 ,应当依照《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来处理。  相似文献   
36.
新刑诉法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齐文远姚莉邹斌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确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于1997年元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于...  相似文献   
37.
本文首先引入刑事立法技术、制度设置及价值观念的分析框架,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进行了再研究,认为非法占有的目的是金融诈骗罪主观方面的应有之义;针对单位实施的信用卡诈骗等犯罪的疑难问题,提出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的解决办法;对实践中出现的几种特殊情形是否属于贷款诈骗罪中“以其它方法诈骗贷款”之情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信用卡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最后从刑事立法与司法角度,提出若干防治金融诈骗罪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8.
犯罪客体(法益)在犯罪构成中的要与不要的地位之争,可以还原为主张不同的犯罪论体系之争;犯罪论体系的科学与否,不能用自己来检验自己,只能用实践效果来检验;犯罪客体的根本问题是对分则个罪客体的实证化、精确化问题;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客体可界定为"他人的不愿意接触淫秽信息的权利".按这一思路,该客体对本罪中的传播行为的违法性判断具有具体的规范解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我国危险犯理论通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说认为,危险犯属于犯罪既遂形态,以危险发生为既遂标志;本文认为,危险犯是在犯罪成立意义上讲的,以危险发生为犯罪构成要件。通说认为,危险犯属于结果犯,危险犯的危险是刑法上的危害结果;本文认为,危险犯属于行为犯,危险犯的危险只是哲学意义上的结果。通说认为,行为人在危险产生后又自动消除危险的,构成与危险犯相对应的实害犯的中止;本文认为,此种情形应直接认定为危险犯的中止。  相似文献   
40.
"严打"方针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远  周详 《法学论坛》2002,17(5):72-77
“严打”作为我国的一项刑事政策 ,在宏观上与刑法是灵魂与肉体的抽象关系 ;微观上 ,“严打”是刑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体现 ;“严打”符合犯罪的本质特征 ;“严打”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严打”是现代刑罚理念的应有之义。在司法实践中 ,应当突出强调“严打”方针中的“依法”要素。只有提倡并贯彻“依法严打” ,才能充分实现上述的“严打”所蕴涵的刑法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