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1篇
法律   201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96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9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消费信贷作为居民跨期优化储蓄及消费的政策工具,对于缓解流动性约束,扩大内需具有较大作用,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全面回顾了宁波地区消费信贷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在分析当前发展消费信贷的现实条件和约束条件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试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均很强的工作,处理不善,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建国以来,我党在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情况,矛盾的实质问题是经济利益,应建立包括防范人民内部矛盾发生机制在内的四种机制,发挥机制的协调功能,最终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43.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和分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创新之处。从中可以发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既有与我们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一脉相承的一面,同时又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44.
社会转型期农民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学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旧式现代性向新型现代性的推进,社会秩序结构由“非自愿模式”进一步向“协议模式”转变,国家与家庭的关系由恶性互动逐渐转变为互构共变,农民由滞留农村转为外出务工。从社会学新型理论“社会互构论”的观察和研究视角,对社会转型期国家与家庭这两大行动主体的互构共变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秩序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5.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规范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利益结构逐渐分化,代表社会各阶层的组织化利益诉求渐趋活跃。在这种形势下,经济组织(集团)却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联盟,使其拥有了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使其他社会组织(集团)的利益诉求难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难以具有社会整体性的合法性基础和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而这在社会生活中直接诱导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遏止利益联盟现象,规范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活动。  相似文献   
46.
从政府工作角度论述了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需求设计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探讨了电子政务需求设计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过程 ,并以北京市数字市政管理服务系统的需求调研为例对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7.
200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他早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可以这么说,毛泽东同志的人民群众观有着积极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着夺取党的事业胜利的巨大伟力 综观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至四卷,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相似文献   
48.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把中国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尔后又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指出这"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关系到我们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于新世纪,并从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些纲领性论断,以其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提出了我们如何建设党以及国家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49.
Many surveys show that China’s political regime, unde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uthoritarian rules, enjoys a high level of public support. However, it is still uncertain whether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will become the “agent of democratization” as suggested by modernization theory. Using the data of Asian Barometer Survey conducted in China in 2011,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identity and preference for liberal democracy in China may be inverted U-shaped. The Chinese middle class shows a higher preference to features of liberal democratic regimes than its counterparts of the lower- and upper-class. Members of the Chinese middle class also tend to regard democracy as the best form of government. Thus, the middle class has the potential to initiate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i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ils to keep satisfying the middle class’ quest for economic well-being and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相似文献   
50.
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总的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次创新,最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世界的一种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