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3篇
法律   224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322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5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也远远落后于西部城市地区,很大程度上与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积聚机制不完善、积聚力很弱相关。人力资本积聚是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积聚过程中,要构建起教育——学习机制、能力建设机制、医疗——保障机制、迁徙转移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2.
江苏省昆山市对农民在社会流动中出现的二难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冲破传统制度文化束缚,打破心理区隔,树立平等观念,做到对农民工三个重新定位,并在政策上做到农民工与本地市民三个同步,从而推动了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3.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使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工会必须代表职工利益,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协调和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54.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弊端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科学利用的最大障碍。调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国家所有制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商品化;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有效转移;有利于国内外资本向农村的投入;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国有化不是对农民利益的剥夺,而是农民、国家和集体的共赢。具有实行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加快立法与改革的步伐,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5.
严庆  李彬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52-158
在实现民族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关系原理,贵州省实施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56.
为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改变工会图书馆的单一模式,工会院校图书馆应走"双向联合"的道路。这种"联合"一方面要立足于工会,另一方面要走向社会。同时,要在转变观念、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资源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7.
巡逻是警察最主要、最基本的执勤方式,而不是某一专业警种的专门工作,它是基层警察机关完成执法任务的工作方法。走“组建专业化巡逻警察队伍”的道路,使我国公安巡逻工作的发展出现了方向性偏差,它造成的最大弊端在于宝贵的公安基层警力资源未能发挥出整体效能。“综合执法,动态执勤,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是我国公安巡逻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云 《思想战线》2006,32(2):44-48
腐败行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原因。以清廉收益和腐败收益为变量建立效用模型,通过效用最大化分析得出非正式制度影响清廉收益和腐败收益之间的替代率,从而进一步影响腐败行为;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腐败的期望收益,进而影响公职人员的预算线,最终影响到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59.
《婚姻法》修正案确定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赋予了离婚案件无过错当事人寻求司法救助的权利。这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大进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依据是公平、正义;离婚损害赔偿需具备法定构成要件;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为有过错的配偶,请求权主体为无过错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仍有缺陷,应从立法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0.
要从根本上清除刑讯逼供的行为,必须进一步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遵守刑事诉讼过程的人权保护,依据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的国际标准,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将我国刑事司法与诉讼程序步入国际人权司法保障体系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