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3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由众多要素或次级系统构成。经济、政治、文化要素是社会系统中的三大核心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正发生着剧烈的变迁,并导致了社会系统的解构。通过分析社会系统解构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分化力量、整合力量和传统国家社会力量之间的对抗是造成社会系统解构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现代和谐社会的思想,并站在中国现代化继续发展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存是需要体悟的,但更需要他者的承认。自我只有在他者的承认中才能把握生活的内涵,体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作为属人的社会,需要架构一种承认关系,这种承认关系不单单是认识或情感意义上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化积淀的一种生成,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展开和实现。承认关系也体现了对自我的反思与感悟以及对他者的一种定位,对人本质的一种深层的注释,同时也内含有主体从自我生存意志出发对他者生存的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3.
法治的尴尬     
法治在理论上并且在其自身的参照系内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在实践中至今为止也没有一国彻底实现法治理想。本文分四部分论证:第一部分,法治简史,通过梳理几位着名学者对法治的理解,得出法治的一些普适性原则;第二部分,法治的内在矛盾,从第一部分得出的法治的一些普适性原则出发,论证法治本身固有的、只可调和却难以克服的四对矛盾;第三部分,试图超越,本部分主要对两种比较典型的试图解决法治矛盾的方案进行点评,并认为法治的理想难以实现;第四部分,无言结局,无言并不是不说,任何试图超越或整合法治的方案,都是不切实际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最终都是没有理想结局的。虽然不能克服法治的内在冲突,但我们不能就此采取虚无主义的方式,彻底放弃法治。毕竟迄今为止,法治仍是治理社会、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我们应该走一条申庸的道路,借助实用主义的法杖,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两极之间行走,这样可能会得到最佳的法律秩序,而且能最接近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私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是稳定与有序的社会,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对私法体系构建的评价就要从和谐社会的这些角度来进行。私法体系的完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规则基础,为和谐社会的形成提供实践动力,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信仰支撑。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也称社会事业,起源于西方的慈善事业。它的基本使命是追求社会公平,对弱势群体做出承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需要引入这种保护性社会制度。本文论述了在发展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红日 《探索》2004,(6):44-47
发生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是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整体建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而要建立的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重整。这其中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关于权利、平等、民主、法治及道德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的逻辑是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边倒"不是新中国的一贯外交方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朝霞 《理论学刊》2004,4(4):80-83
“一边倒”不是新中国的一贯外交方针,它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从“使中国成 为沟通美苏之桥梁”到“放弃中间地带论”,再向苏联“一边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外交方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深远  王秀萍 《前沿》2005,(1):121-123
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类型归属 ,探讨了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以及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路径 :实现“两个结合”、“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成为全球发展的里程碑。网络不仅成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有力手段,而且也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网络用户存在学历、身份、收入等众多差异,其参与网络文化构建的程度,对网络话语权的控制和所具有的网络影响力都千差万别。综合分析近年来我国网民结构的变化,从年龄、阶层、城乡、地区四个维度来认识其对网络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关键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1938年夏秋时节,新四军军部率第三支队先后进入南陵、繁昌、铜陵地区,接替国民党军队担负沿江守备任务,抗击日军。然而,第三支队驻地范围狭小,与日伪友顽犬牙交错,该地时有土匪出没,群众基础薄弱,民心不稳。以谭震林为领导的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进入南、繁、铜地区后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为胜利完成保卫南、繁、铜地区的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