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智慧、当今时代外交精神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经验的重要结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奋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每个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关键在于智慧。只要有智慧,再大的艰难都可以克服。如果没有智慧,任何艰难都可能成为前所未有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4.
<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存在着与大国外交不相适应的一些不足,有些问题并非中国专有,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涉及内外部机制协调,有些涉及外交能力建设,有些涉及资源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只有正视并化解这些问题和矛盾,中国外交才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胡宗山等曾指出中国现行外交布局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王存刚 《人民论坛》2022,(23):42-46
正确判断国家战略环境并有效应对,是塑造良好外部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的战略环境所作出的新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锐意进取,不懈奋斗,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26-27日在韩国举行了首尔核安全峰会。这是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的后续会议,与会的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提高核安全水平》的讲话,提出了为在新形势下增进核安全的四点主张,其中第一点就是坚持科学理性的核安全理念,增强核能发展信心。这实际上就是呼吁平衡处理增强核安全与促进核能和平利用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两项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任务。促进核能和平利用为和平目的使用核能是每个国家的权利,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四条,条约的任何规定都不影响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从欧洲债务危机、德班气候峰会再到叙利亚问题,都可以看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身影。一系列外交实践都表明,中国外交已跃上一个新的高地。  相似文献   
8.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23,(4):36-63+136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在权力政治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政治的权力困境中越陷越深。国际政治陷入思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前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即前者是权力政治,后者是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推动国际政治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强劲动力,这在国际关系史和政治思想史中得到充分证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17世纪是国际政治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史分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将现代性价值观和权利观注入国际政治,围绕国家主权构建起一个现代国际法体系,确立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权力边界和主权间平等关系,塑造了一个基于契约关系的国际权利政治社会。权利政治被注入国际政治后,权力的滥用和野蛮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国际政治生态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同时,权利政治也使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冲突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可能转化为权力冲突,权利包装下亦可能隐藏新型强权政治。权利政治为超越当前国际政治的思维困境提供了出路,也体现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论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处理国家利益必须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观点。其理由是:如今的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相关性已不断增强,而经济全球化则更密切了两者间的关系。文章的论述按这一主题展开,同时强调要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必须对下述三对矛盾,即“付出与获得”、“原则和利益”及“本国安全与世界安全”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化和区域化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主要方面。区域一体化与全球范围内的相互依赖形成了“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权嵌入地区而全球化又打破了地区的封闭性,使其更为开放和通透,彼得·卡赞斯坦(Peter Katzenstein)将上述特征总结为“地区多孔化”。(1)然而,区域化与全球化却非同步。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进程逐渐趋向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