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影视的发展,影视青年形象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用社会学的眼光看,这种变化可以看成是角色的变化。本文借用角色理论,对这种变化的产生、发展和影响进行了探索和说明,并对其未来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话语建构的单一传媒世界已呈现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其中话语的主体表达功能及命题表达功能中的角度是"事件获取与发布聚集"的影响因素,主体表达功能中的情感是"人际情感互动与释放"的影响因素,主体表达功能中的认识是"新闻价值捍卫与监督"的影响因素。三重特征构成了全媒体时代制约下电视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将以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意识觉醒多义性的双重承担参与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肖明清 《求索》2014,(8):15-18
当下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凝聚共识深化改革是社会舆论的热点。中央领导有改革的决心、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国新一轮改革"舆论场"的形成背景。主流官方媒体自上而下宣传改革,抢占舆论制高点;"民间舆论场"自下而上进行改革诉求,网络围观倒逼改革;"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高度融合凝聚改革共识,创造了有利于"改革舆论场"的传播环境。"改革舆论场"具有鲜明的特点:新媒体深刻改变舆论传播格局;政府牢牢掌控舆论导向;双向互动畅通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4.
张昆 《理论月刊》2007,(8):60-63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媒体的建设,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省内新闻传媒与"和谐湖北"的目标存在着相当的落差。和谐传媒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依赖于五个重要的支点。要建设和谐媒体,服务"和谐湖北"的建设,作者建议:完善传媒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传媒资产管理体系;推进传媒集团化,整合传媒资源;延伸传媒产业价值链;促进传媒与资本的联姻,加速传媒产业发展;协调城乡传媒发展,缩小信息鸿沟;重建新闻道德,推进行业自律,完善职业形象;加快报道业务的改革,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PR引入我国之初,由于对"公众"认识的泛化,对"知名度"美誉度"的片面强调,以至"和谐度"指标在理论与实务界均被忽略,并在误导中加速了一些PR"榜样"企业的衰落.在痛定思痛中,"和谐度"开始得到回归,并由与国际规则"接口"的推动、受具同构性理论启发、以及海外品牌PR操作的示范,这种回归正不断得到加速.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传播的四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 《国际观察》2008,31(1):37-44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形象的树立,取决于其对外传播媒体的宣传活动是否富有成效.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对外传播媒体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主动性原则.只有这样,对外传播媒体才能形成自己的公信力,国家的良好形象才能借由对外传播媒体在对象国家的目标受众心目中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王大丽  ;吴廷俊 《传承》2010,(15):56-57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苏两国的新闻改革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对媒体所有制的改革上,苏联的新闻媒体由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实现了所有制的"变",而中国的新闻媒体一直坚持着全民所有,始终做到了"不变"。从文化内核、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所有制"变"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宣传目的,党报在编码阶段常从立场、语符、框架、内容和结论等方面对受众解读作了预设,形成了预设性编码体系。但是这种体系目前遇到了诸多问题,需结合新媒介环境加以改进,使其成为以开阔的编码视角、开放的编码框架、灵活互动的多媒体乃至全媒体文本、以及人文话语为特征的预见性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新闻的价值在于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是新闻竞争的核心和实质,主要体现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的基础和关键前提。因此,记者应从扩大知识面、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优化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从而增强新闻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