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7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0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试析东亚的区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国际观察》2002,(6):55-59
区域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发展的潮流,东亚也概莫能外.本文就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动力和特点.东亚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都比较特别的区域,区域内的合作有着自身的困难,本文也在其发展的障碍和克服障碍的措施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许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4):64-69
卢武铉主义是卢武铉就任总统后,对韩国外交安保政策进行的大胆革新,它包括自主国防、自主外交、反对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调整和"东北亚均衡者论"等政策理念。卢武铉主义是在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一出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争议。面对质疑和批评,卢武铉不得不对其新外交安保政策做出调整,以致卢武铉主义的原则理念大打折扣,而其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析公共政策话语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正联 《理论探讨》2006,(4):133-134
从符号信息角度看,公共性、计划性、可理解性、认同性和强制性构成了公共政策话语的基本内涵,正是这五个因素在某种意义上造就了特定的公共政策话语系统和特定的公共政策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5.
民间组织的政治意义:社会建构方式转型与执政逻辑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间组织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建构方式,使中国原有的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体系面临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体系挑战。两种社会建构体系的协调与共存直接关系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中,中国共产党是核心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日益兴起的民间组织,中国共产党要在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中依然具有领导力,起核心作用,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组织与功能,以保持党的组织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与适应。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中突具有了和以往不同的特点,即碎片化、边缘化和国际化.而全球化正是使国际冲突产生这些新特征的根本原因,只有把全球化建立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上,国际冲突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由此媒体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总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国的大众传媒之于外交政策显示了五大主要的功能.尽管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还不是一个充分开放的过程,但体制内的政治精英仍可引导公众舆论,影响大众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民族素质与政治文化关系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特殊的精神现象 ,政治文化则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倾向。尽管二者同出一源 ,都归属于社会文化形态 ,但在发展进程中却又具有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民族素质与大众社会相结合 ,政治文化则更多地与官僚阶层相联系。政治文化对社会性质的变化极其敏感 ,而民族素质似乎反映迟钝。因此 ,由数千年封建意识内延积聚而成的民族素质 ,严重阻碍和干扰了新的政治文化的发展。当前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及现代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离不开非经济性因素的作用 ,亦即广大民众对政府决策和国家行为的认同。这就需要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而这种发展倘若没有民族素质的提高相配套 ,也许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一艰巨任务就难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宪政中“三权分立”的历史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神秘主义或政府的内在价值出发解释"三权"分立的合理性是不够的.要理解为什么是"三权"分立,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寻找答案.从历史上看,三权分立是政府职能不断归类和抽象的发展结果,是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制衡政治权力的历史结果.因此,三权分立制度是社会变迁、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是混合政体理论及其实践演变的目标,具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生态环境的分类,依社会活动形态来分,可分为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心理生态环境;依政治文化的结构来分,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和亚文化生态环境;依意识形态的运作状况分,又可分为导向生态环境和取向生态环境;依教育过程的生态环境来分,可分成社会方面(教育目的、内容)的生态环境、心理方面(学生的动机、情绪、意志、思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