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4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与此同时,也须应对目前国际银行界共同面临的反洗钱这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在阐述反洗钱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反洗钱的责任及相关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作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随着行政机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管理功能的放大,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对21世纪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概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人口加权方法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GNP、农业产值比例关系、服务业产值比例关系、城市化人口比例关系进行统计回归,利用软件进行曲线估计,以此确定在众多回归模型中的最适合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可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梁作甲 《前沿》2012,(17):157-158
教育国际化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传统德育方法弊端凸显,大学生爱国主义道德观念缺失严重.针对教育国际化的特点,要使德育向主体性道德教育回归,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创新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具有“中国根”意识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杨颎 《求索》2013,(3):218-220
中国的高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给给高等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更加完善的危机干预体系。针对危机干预体系缺乏后续支持和心理转介缺少督导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危机后维护体系、完善危机干预工作的配套法规和尊重危机干预双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晨璐 《学理论》2011,(10):88-89
校园文化塑造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通过课堂灌输教育来塑造校园文化的做法,而更多地关注隐性教育的开发和利用。隐性教育作为塑造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教育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如何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公正掩盖之下的极端社会不公正为逻辑起点,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公正的局限性为指向,主张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社会公正观。在当代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城的产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必然要求.早期新城的“卧城”功能较强,但伴随发展的需要,新城逐渐成为具有规模较大的人口集中度、较为独立的产业结构、较为发达的商业服务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中小型城市.梳理新城发展的模式与历程,并对上海市新城建设实践进行研究,可探究我国新城建设的内在规律、发展的动因以及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潇 《唯实》2008,(8):59-62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海德格尔,都对技术对人的奴役作出了犀利、深刻的批判。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而海德格尔则把技术理解为一种真理或展现;马克思把技术对人的奴役归之于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海德格尔则归之于技术的内在本质。二者相比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批判更为彻底,并由此找到了真正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晓芳 《求实》2006,(Z2):224-225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无数的方便与快捷,网络就是其中之一。推开21世纪的大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成为科技革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可以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交往等活动有了新的生产关系———网络人际关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高,渴求不断开阔视野等特点使其在新型的网络人际关系中迅速成为主力军,这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却也为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在我们身边,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