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3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艾青不仅有着诗人的智慧,还有着哲学家的头脑,他把对真、善、美的渴望,及对假、恶、丑的鞭挞,用形象化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诗篇,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和思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视野中把握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引导下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逐步保障人的各项权利,不断实现人的各种利益,最终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3.
胡潇潇 《工会论坛》2007,13(2):137-138
依法用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依法用权。  相似文献   
84.
由于国际形势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以及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也随之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是,工人阶级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其雇佣劳动者的性质和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劳资关系的缓和并未消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85.
拉脱维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名义账户制”改革的国家。改革前拉脱维亚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很慷慨,但财政不稳定,养老金支出不断上升。为此,拉脱维亚进行了“名义账户制”改革。新制度包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名义账户制”计划,第二支柱是国家强制性积累制计划,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性私人养老基金储蓄计划。本文对改革以来新制度的运行情况做了评估,认为新制度成功地保证了财政可持续性,增强了公平性和透明性。但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方面,三支柱改革次序和第二支柱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6.
为了摆脱犯罪标签带来的困境,体现刑法人道性和宽容性,通过实质理性矫正形式理性,追求刑法效益价值,保持社会活力,缩小犯罪圈,增加出罪机会,摘除犯罪标签,应该提倡罪之谦抑,有意识地在特定阶段和场合加以实行。不过,提倡罪之谦抑应有宽和自由的社会环境。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理念的改变、市民社会的形成、人权保障观念的确立,提倡罪之谦抑的社会环境已相应形成。  相似文献   
87.
“生活质量”指标一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该项研究针对北京市不同社会群体,结合国内外生活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以2005年北京市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所涉及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16个指标对北京市不同群体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测量。  相似文献   
88.
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价值和制度的普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人权公约体现了人权价值与制度的普适化。人权普适化经过了从话语人权到国际人权的历史演变。国际人权公约蕴含的人权普遍性包括人权主体的普遍资格、人权价值的普遍信奉、人权规范的普遍适用。当今国际人权公约的理论视野与西方关于人权与社会的价值预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理论背景主要为普遍人性尊严的哲学基础、自然权利理论的智识背景、自由民主的普遍理想。  相似文献   
89.
石茂生 《法学杂志》2008,(1):97-100
法治概念的要素包含普遍守法、良法之治、限制权力和民主理念及民主过程。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法治概念内涵的丧失,违背法治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概念,被奉为法治概念的经典解释,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法学家所引用。但亚里士多德只揭示了普遍守法、良法之治这两个法治概念的形式要素,而没有揭示出其背后的限权和民主这两个法治概念的实质要素。  相似文献   
90.
公民宪法义务的语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行政与法》2006,(9):82-84
由于对中国传统义务本位的深恶痛绝,研究义务特别是宪法义务被看作是“屈服国家”或“过时的思想”。宪法学界普遍认识到人性与失察权力结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对人性与失范权利结合可能产生的后果关注较少,造成了宪法义务研究阙如的事实。清晰界定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和外延,是形成义务与权利的良性互动,构建宪法的平衡精神,教育公民“讲权利的同时,讲义务,讲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