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12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前身“大同学校”)始建于189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华侨学校,可以看作是华文教育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书塾形式的分水岭。《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百年校志(1898一2004)》以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记述、科学的编目,记录了该校百多年来的创校和发展历程。其校史与世界和中国近现代史处于相同的历史阶段,是研究近现代华文教育的重要史料。文章以该著作为研究样本,归纳其内容,分析其特点,并从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提出其蕴含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22.
2010年11月7日至8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主办、湖北警官学院承办的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和12家实战部门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科技类侦查手段的功能扩展与法律规制"这一中心议题,从"提升科技侦查手段效能"、"规范科技侦查手段程序"的双重  相似文献   
423.
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在实践运行中逐渐出现适用率低、适用案件范围窄、程序启动手续繁琐、公诉人不出庭影响诉讼职能等问题,难以实现其"分流案件,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对此,检察机关进行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刑事公诉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以及刑事二审简易审等改革探索。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吸纳了检察改革的有益经验,更好地配置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424.
425.
从正当性角度分析,立法模糊并不构成民事调解检察监督不可逾越的障碍;民事调解检察监督也并非与调解的自愿性相悖;调解程序的软化和实体合法的伸缩性会造成如何监督的困难,而并非要不要监督的两难。在客观效果上,民事调解检察监督虽然可能会与调解瑕疵救济部分重合,但并非以救济调解瑕疵为目标。民事调解检察监督不以保护个案中当事人的私益为目的,这是确定民事调解检察监督法定事由和方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6.
国家检察官学院教育培训二十年分为两个阶段:1991—2001年为起步创业阶段。这一时期,教育培训的特点是补课式、应急式培训,主要对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干部进行检察工作所要求的法律专业知识教育。2001—2011年为稳健发展,推进检察教育培训正规化的十年。学院由补课式、应急式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培训转变,由知识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变,由单纯学历教育向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转变。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检察教育培训教学体系、检察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和适应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特色教师队伍,在检察教育培训中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和龙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27.
2011年5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对刑法总则作出修正,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广泛地体现在刑罚和刑罚的具体运用两章中。修正后的刑法总则有宽有严,将适用到刑法分则中的所有犯罪。在新旧法律过渡时期,司法机关在适用新法时,必须严格依照《刑法》第12条规定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最高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对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涉及溯及力的部分问题作了解释,但对限制减刑的规定有悖于《刑法》第12条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相似文献   
428.
尽管现代国际法在人权保护、投资争议解决等少数领域授予私人以针对实施国际不 法行为国家的直接诉权,但私人国籍国的外交保护仍然是解决国际争议的重要手段。受损害的私 人持续性地保有外交保护国国籍是该国行使外交保护权的限制性条件之一,2006 年联合国国际 法委员会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在坚持该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吸收了外交保护的国家实践、 司法或仲裁判例、学者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在自然人、法人、股东国籍的确定规则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