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西欧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主要特征是反宪政和反民主,极右翼政党所强调的反移 民、反对多元文化、反对欧盟和全球化,以及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恰好与西欧民众的恐惧担忧的 心理相契合。只有理解了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当前极右翼思潮在西欧蔓延、极右 翼政党在政坛崛起,整个欧洲政坛向右倾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2.
“党建十喻”是习近平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比喻的方式先后提出的十个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论断。“党建十喻”内容丰富而深刻,它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干事业,要拒腐防变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它内涵丰富、结构严密而又直面现实,是我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思想。它有利于强化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利于党员和党组织纠错自新,因此它对于党的自我革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用“党建十喻”推进党的灵魂净化、党的形象革新、党的制度革新和党的气质革新。  相似文献   
53.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论述延续了共同富裕的思路,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落地策略。当前,中国财富积累处于不平等发展状态:富裕阶层不断扩大且掌握多数财富,存在多种非正常财富积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富调节机制,各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愈发显著,这些问题均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资本是财富创造的主要形式,在财富积累中具有双面效应。资本具有规模化积累、低成本快速流动、代际传承等其他生产要素不具备的特征,同时资本在各领域无序扩张获得非正常财富积累,进而成为拉大财富差距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有必要通过引导多元主体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进税制与税收征管改革,稳步推进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等方式,来应对资本参与下中国财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中国的扶贫理论都做出了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共同富裕思想,为新中国扶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善共同富裕思想,使新中国扶贫理论基本定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扶贫开发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继续深化扶贫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55.
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急剧的社会变迁与结构分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以社会断裂为背景的精神生活的断裂样态越发显现。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显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的便利度与丰裕度明显提高,然而精神生活水平却没有同步递增。信仰的缺失、物欲的膨胀,不断冲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更是迫使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张力不断加大。鉴于此,探讨精神生活断裂的弥合路径,应着力于统一价值信仰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平衡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并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性成果全民共享,以提高社会公众的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6.
群众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又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神元素,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党的十八大重提群众路线,并特别强调指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民生,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传统民本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从以人为本到保障民生、实现民富,每一步都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与深度落实,是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社会理想中国化、现实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是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优势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系统把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中国制度与人类社会其他制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中逐步得到体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实践,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再证实了中国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5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深刻变革和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饱含丰厚的哲学意蕴,以其深刻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成为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以其对人类发展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9.
王敏 《理论研究》2020,(3):58-63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现代公共卫生治理路径被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现代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突出党建引领,保障公众参与治理的人民主体性;重视社区介入,提升公众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理性化;完善技术支撑,提升公众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智能化;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公众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常态化是公众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0.
朱豪媛  董德兵 《群众》2021,(1):61-62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初心使命,围绕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基础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因此,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