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城市底层群体在城市中心或者城市边缘通过聚居形成的底层空间,受到中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从"清除贫民窟"到"贫民窟升级"、"城市绅士化"及以"多样化"为核心的"混合社区",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经历了极大的转变。立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我国底层空间的研究,首先应该转变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并从底层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认识其对城市底层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应该打破对城市底层群体"无差异"的认识,深化对其内部复杂性和分化的研究;最后应该引入"行业因素"。  相似文献   
82.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全面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我们今天继承发扬五四精神的前提;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强权霸权、彻底反对封建主义军阀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科学民主精神,是为反帝爱国运动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的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五四精神仍是值得我们高度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其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当代中国仍然需要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83.
从建国到党的十六大,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制定了历史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它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84.
85.
俄罗斯东部地区:日本石油进口战略的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既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进口大国之一,长期以来日本的石油供给一直主要依赖中东地区。美国占领伊拉克后,中东地区将更加动荡,这将给日本石油稳定的供给带来极大的威胁,进一步开展对俄能源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6.
公法在今天的法治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公法研究与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崛起到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对公法的几个基本问题加以分析,包括公法的涵义、公法的基本内容、我国加强公法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公权力的控制机制,以期明确对公法这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我们党一向重视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有其客观和主观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断展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回顾这一辉煌的发展历程,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启迪是:坚持以硬实力为基础和以文化软实力为先导,在两者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中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文化软实力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外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8.
柳琼  宋扬 《学理论》2012,(6):46-47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方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自治性和权威性等优势使得它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和运用。而对于什么样的争议可以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解决,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界定便是该"争议"本身是否属于国际商事仲裁事项范围,从争议事项的范围入手,探讨"争议"可仲裁的法律规定和实践。  相似文献   
89.
黄莺 《世纪桥》2010,(22):18-21
技术观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国家技术观。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际,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的技术特点,对我们今后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少走弯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0.
唐魁玉 《学理论》2012,(19):7-8
近年来,我们的家乡———哈尔滨市上上下下都在积极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力争两年内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列。为了达此美好目标,我们的城市正在一边进行社会动员,一边切实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城市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城市要文明,这必将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心所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和社会学研究者,笔者想从自己的职业角色视角出发,谈谈对哈尔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几点认识,以表达对这个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