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4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迄今为止的经济转型对俄罗斯当前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2000年以来俄罗斯市场制度环境的基本稳定和制度规则的进一步调整是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因素,能源因素、国内消费因素和经济政策因素通过制度基础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增长将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2.
2005年7月13日至16日,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等单位主办、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高层论坛”在辽宁大学举行。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21个省68个单位的100多名国际政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的专  相似文献   
123.
自由市场与西方民主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两个主要制度依托。如果说冷战时期存在着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两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话,那么,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历史终结,而美国主导的西方模式随之似乎成了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和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一开始就将美国式民主和自由市场作为其经济政治转型的目标模式,中国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下融入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与改进。20年后,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已经显现,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俄经济政治转型走向了不同于美国模式、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与之背道而驰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与非西方式民主。  相似文献   
124.
谢晓光  岳鹏 《东北亚论坛》2013,(6):27-35,126
中国的国际吸引力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却面对中日关系恶化的考验。通过界定国际吸引力构成要素的衡量指标,对2000~2011年中日关系及中国国际吸引力备个构成要素和总体吸引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中日关系下降不仅不会对中国国际吸引力构成要素及总体吸引力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使更多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而影响中国国际吸引力的真正要素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即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商品的对外出口,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人数的变化则对中国国际吸引力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25.
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的方式和路径受制于转型的约束条件.其中,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制约关系尤为复杂.在复杂的约束条件下,转型的政策空间是受限的.转型目标、转型的策略选择与次序安排相互制约,共同规定了转型的基本方向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26.
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新政立足于长远发展,将能源政策、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和美国国 家安全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为中美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中美能源合作仍受到意识形态、冷 战思维等政治因素的制约。根据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基本动因和特点,可以考虑深化中美能源合 作,在清晰认知和评价中美在能源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客观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合作,从互补的 角度提升中美能源合作的推动力,通过机制建设和增加合作层次,保证能源合作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27.
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新政立足于长远发展,将能源政策、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和美国国家安全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为中美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中美能源合作仍受到意识形态、冷战思维等政治因素的制约。根据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基本动因和特点,可以考虑深化中美能源合作,在清晰认知和评价中美在能源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客观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合作,从互补的角度提升中美能源合作的推动力,通过机制建设和增加合作层次,保证能源合作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28.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公民治理现代化是基石和重点。从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来看,中国公民参与治理的主要形式是“被动式参与”。要改变被动、实现治理目标,注重协同效应是良策。公民治理可以为当前国家整体层面的治理提供呼应和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实践,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实现公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9.
1993年8月,随着日本自民党的下野,主导日本政坛达38年之久的“1955年体制”宣告垮台。此后的十余年间,日本的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颇受关注。现任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特聘讲师的伊藤夫先生所撰写的日本株式会社新潮社2003年出版的《政党的溃散———永田町失去的十年》(《政党崩———永田町の失われた十年》)一书,是了解近十余年来日本政党政治状况的重要资料。伊藤夫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田中角荣时代的自民党本部,开始在自民党、新进党事务局工作,以后历任太阳党、民政党、民主党的事务局长。该书记录了作者在上述…  相似文献   
130.
沙俄征服中亚历时百余年 ,其对中亚的侵略扩张虽有经济掠夺的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出于地缘方面的思考。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是沙俄在 1 9世纪 6 0年代最终决定以武力征服中亚的最主要的原因。沙俄侵略中亚的地缘思考主要表现在 :它是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既定政策的体现 ;它是沙俄地缘战略的体现 ;它是沙俄与其他大国地缘政治争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