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检视了中国现行的传播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行政规范性文件,简要介绍了其中涉及女性权益的法条和规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和完善保障女性权益的传播法制环境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一个国家都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相较于西方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发展,文化安全建设稍显滞后,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与挑战。理论上提出对策,实践中坚决反对文化霸权、力促先进文化的构建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3.
我国林业法律中的林业物权客体相当宽泛,包括森林资源、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等,但根据物权法的原理和立法,它们并不完全符合物权的特定性等要求。根据物权客体的标准和类型,林业物权的客体宜限定为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  相似文献   
44.
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现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革命中,青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青年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变革历史的舞台。当时的社会变革与青年成长形成水乳相融的互动关系,改变了历史中青年的社会存在与对青年的认识。青年日益被社会期待成为创造新价值观的承担者,历史也证明青年是创新人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45.
近代日本在内阁更迭之际,拥有任命内阁首相大权的天皇,不直接指定继任首相,而是就首相人选咨询于一些特殊集团,这些集团将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奏荐给天皇,再由天皇降旨给被奏荐者,命其组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产生继任内阁首相时的奏荐机制。首先从制度层面分析这种奏荐机制何以能够产生和存在;进而分析参与奏荐的元老、以内大臣为首的宫中、重臣等势力的构成及性质;并依据不同时期参与奏荐的主体的演变,将奏荐的历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阐述。通过奏荐产生内阁首相是近代日本有别于其它国家的一种政治现象,体现了近代日本天皇制非立宪的一面。  相似文献   
46.
前近代日本究竟有无哲学,日本哲学的合法性依据究竟何在?关于日本有无哲学的讨论意义何在?这是中日哲学研究者近年来热议的课题。本文作者认为,关于日本是否有哲学的判断基准在于如何理解"何谓哲学"的问题。无论从狭义的哲学,还是广义的哲学理解来看,日本都有哲学。概而言之,它大体包含以下3个层面的内容:其一,自古以来日本人的价值观、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等,即日本人关于自然与人的深层性思考;其二,引进西方哲学后关于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其三,在与西方哲学对决(对话)的过程中,日本学者独自的哲学创造。但是,在思考日本哲学问题时要注意"思想"与"哲学"的区别,以免泛哲学化。思想只是"臆见"、主观的、想当然的,但不是哲学思维;哲学必须是建立在"逻格斯(Logos)"基础之上,努力追求抵达客观性依据的学说。  相似文献   
47.
冯一文 《河北法学》2012,(4):146-153
从行政诉讼原被告及法官三方力量博弈的角度看,受制于现行行政案件管辖制度,"当地法院管辖"、"法院裁定管辖"使得强势的行政权与次强势的司法权强强联合成为现实,进而导致弱势的原告"告状难"。司法权行使去当地化,阻断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当干扰;司法权行使去裁定化,杜绝司法权不当行使;赋予原告充分的案件管辖选择权,提升其对抗行政权、司法权的能力,促成三方力量平衡,是解决民告官"告状难"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48.
刘万啸 《政法论丛》2012,(6):95-102
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一般都规定了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间投资争端的解决方式,尤其是晚近我国所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多数允许投资者将争端提交国际仲裁。但是,在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有义务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相应的环境规制措施,这些环境规制措施可能会损害或影响到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利益。根据双边投资协定,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将这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我国有可能被国际仲裁庭裁定为此对外国投资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面对新形势,我国必须重新审视双边投资协定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争端解决方式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9.
在当今专利制度中,尽管多数专利的价值往往少于专利申请和维持的费用,但专利申请案和授权量却急剧增长。这被称之为专利价值之谜,其理论求解应从专利获取的目的出发。竞争者之所以通过申请大量专利的方式形成专利组合,是因为它既是竞争者的防卫之盾,也是其进攻之矛。非竞争者所拥有的专利组合备受人们指责;但事实上,非实施企业拥有的专利质量大都可靠。此外,大量专利的形成是专利制度为鼓励专利竞赛有意而为的结果。因为由大量专利结合而成的专利组合能够区分市场上真正的创新者和模仿者,从而保障创新者的竞争优势。我国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鼓励我国的创新企业形成自己的专利组合。  相似文献   
50.
孙熙国  肖雁 《理论学刊》2012,(8):61-67,127,128
"德"是一个早于"道"而出现的关乎中国哲学全貌的重要概念。"德"的本义是"目视于途"、"择路而行",这一含义稍加引申,即为"直行"、"升"、"登",再引申即为"得"、"性"(德性)。"德"由其本义逐步向伦理和哲学概念的提升和抽象过程是从《易经》开始的。《易经》中的"德"字大致在三种含义或层面上使用,三种含义或层面的"德"的抽象程度依次升高,离"德"的本义也越来越远。"天德"、"元德"、"德元"等范畴在《尚书》中的出现和《尚书》作者对"三德"、"九德"的阐释,表明"德"作为最高哲学本体范畴的地位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