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4篇
  免费   16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194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282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80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犯罪预防体系的第三支柱--西方国家犯罪情境预防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劲  廖万里 《犯罪研究》2005,44(2):20-26
西方情境预防的理论根基包括三个方面: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基本政策包括五个方面:提高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排除犯罪借口。借鉴这一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措施,对我国犯罪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2.
923.
检察机关性质的宪法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宪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性质上,检察机关是区别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军事机关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权力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依据宪法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宪法是检察机关行使职权与进行活动的权力来源和基本出发点,也是分析检察机关性质与地位的基本依据。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宪法规范作为社会共同体所选择的基本共识和最高价值体系,为各种制度合理性的评价提供统一的尺度与标  相似文献   
924.
朱景文 《法学》2004,(1):20-25
在完全没有涉外因素的案件中 ,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无适当的国内法律规范对该问题加以调整 ,也无相类似的国内案例加以援用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国家的法院直接引用外国相关的立法或案例解决该问题。而在我国司法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在司法中运用外国法和比较法处理国内非涉外因素的案件的记载。但在近年来 ,随着我国法律领域的对外开放 ,也出现了在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和比较法的案例  相似文献   
925.
汪华志 《法学杂志》2004,25(6):16-17
公司欺诈性财产权转让行为不仅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也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挑战。其主体必须是公司,其行为的决定和实施都是由自然人进行的,因而也存在主观要件,无论有偿行为或无偿行为皆可构成欺诈性转让行为。  相似文献   
926.
王斐民 《法学杂志》2004,25(6):23-25
本文从资本三原则的角度对中外公司资本制度进行了梳理,并分别提出了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变革问题。  相似文献   
927.
关怀 《法学杂志》2004,25(6):50-52
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一部《劳动法》,。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10年来《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已经取得了伟大成果,但同时《劳动法》本身存在一些欠缺,应当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8.
江伟 《法学评论》2004,22(3):156-158
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催生出许多关于审判权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要么从国外司法制度的特点谈审判权的应然理论,要么把重点放在探讨和论证我国民事审判权的传统状况和历史沿革,要么从某个侧面研究审判权理论和法官制度的改革,而黄松有博士的专著《中国现代民事审判  相似文献   
929.
《法学研究》2004,26(6):122-123
  相似文献   
930.
皮勇 《法学评论》2004,22(2):49-53
计算机病毒属于破坏性程序 ,严重威胁信息网络和信息社会的安全 ,具有主动传染性、潜伏性和触发性、破坏性等基本技术特征 ,危害不特定的、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病毒本身固有的属性。我国刑法把使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的行为 ,作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一个方法行为 ,而没有把它区别对待。应将恶性计算机病毒相关犯罪与普通计算机病毒相关犯罪相区别 ,设立故意传播恶性计算机病毒罪和制作恶性计算机病毒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