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04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81.
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责任归责制度的衔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指出 :“下列侵权诉讼 ,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条规定如何与《民法通则》第 1 2 6条的规定相协调 ,这就涉及民事实体法中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与程序法上举证责任分配的衔接。一、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再思考本文所使用的“举证责任”,与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出现的“证明责任”有所不同。理由如下 :1 .从诉讼法理论来看 ,我国所承袭的大陆法学诉讼法理论中…  相似文献   
382.
~~浅论法治的成长@程龙$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张安灏$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相似文献   
383.
邓正来 《中国法学》2007,(2):132-144
直面全球化,中国法学首要的问题便是对“全球化问题”本身问题化而非将之视为当然的事实与前设。经由对“全球化问题”的理论建构中国法学才能进一步洞见到全球化的深层内核以及其背后的话语争夺、建构与视角转换问题,才能对作为特定时空的“中国”在全球化下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有更清晰的认知。本着这种问题化的理路,经由把“世界结构”作为重新定义“中国”、建构“中国”的历史性条件,中国法学就建构起了一种“关系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通过视角的建构与转换,中国法学才能够洞察“世界结构”对中国的双重强制性并在建构“主体性中国”的过程中据以建构起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主体性中国”的建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进程。它既要对既有的“世界结构”本身的正当性保持批判与反思,更要对地方性中国对“世界结构”本身的意义与贡献充满想象。“主体性中国”的建构既是直面全球化的中国法学所秉持的一种“中国观”,更是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384.
王充 《中国法学》2006,2(6):56-65
在中日刑法学中,行为论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刑法理论具有相通性,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85.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我国现行法律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赃物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里的赃物指一切违反原权利人(所有权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而被抢夺、盗窃或用其它不正当手段而获取的物品。善意取得中的“善意”则是指第三人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无从判断该物是赃物而误信出让人为所有权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38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来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一、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国际意义国籍是指一个自然人(个人)具有的某一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是连结自然人(个人)和国家的法律纽带。国家授予自然人(个人)以国籍,使  相似文献   
387.
经济法责任地位的确立,直接决定于对经济法责任特征的正确认识。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责任能否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并列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形式存在很大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是处于同一层次,以同一标准划分的。它们与经济责任不是处于同一层次,不是以同一标准确定的。”究其原因,在于对经  相似文献   
388.
一、概观1994年3月1日法国新刑法典开始实行,自此,1804年公布,1810实行,其间经过多次大部分修改的近代法典国家中最古老的刑法典——法国刑法典也终于被废除了。法国新刑法的修订工作是在以稳健、保守而著称的德斯坦总统时期开始的,历经了曲折的过程。如1974年在司法部内设立刑法典修改委员会;1976年发表了总则的“未定稿”;1978年听取了司法部门等各界的意见作了修改后,发表了总则的“确定稿”。1980年在分则发表之后,由于当B拟会治安状况恶化,在政策上发生了转变,强化了处罚,致使刑法典的全面修改一时受挫。1981年,刑法典的…  相似文献   
389.
<正> 近年来,在法学领域,一种哲学兴趣正在悄然兴起,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中国人民大学陈兴良博士的最新著作《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就是其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专著。该书80余万言,立意新颖,堪称中国刑学学界的一部上乘之作。 1.总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理论、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强烈热情。当刑法学界大量研究成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理论探讨的时候,陈兴良却对刑法学的困境及其出路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忧虑和自觉,这确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这也正是他写作《刑法哲学》的内在动力。 2.本书一开篇在导论部分首先讨论“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对“公正”、“谦抑”、“人道”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众所周知,这三个概念构成了法律后面的深层道德基底,这也正是刑法哲  相似文献   
390.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刑法思想又在社会主义法制论述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近年来的刑事立法、刑市司法和刑法理论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邓小平刑法思想内容的范围包括刑事立法、刑事法律本体与刑事司法诸方面,但是核心内容还是围绕刑法的犯罪与刑罚等问题展开的。本文就一些主要问题作宏观的研究与论述。当前我国的犯罪状况怎样?如何进行实事求是的估计,关系到整个同犯罪作斗争的对策,也关系到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预防犯罪的问题,特别是关系社会的稳定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