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8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9篇
法律   356篇
中国共产党   665篇
中国政治   914篇
政治理论   424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如何正确地引导人际竞争,是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认为,完全的自由竞争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甚至能带来永久和平。他们认为,只要人们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科技发明而无限地利用自然力来为人类服务,全人类应齐心协力地征服自然,而不是愚蠢地彼此征服,就可以走向永久和平。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自由主义的理想注定不能实现。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财富稀缺性是无法消除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不时地诉诸战争以争夺稀缺的财富(包括各种资源)。其次,自然资源不是无偿的,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愈烈,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愈烈。以征服自然的方式宣泄征服力的经济竞争会把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能确保人类安全的竞争是"人道的竞争",未来的政治应引导、激励人们进行"人道的竞争"。为激励"人道的竞争",须摈弃独断的普遍主义真理观和物理主义世界观,须超越物质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72.
文化保守主热度:★★★★观点与主张: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在重建儒家价值系统的基础上吸纳、融合和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思想文化和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3.
外交是一个长期被混淆的概念,中外学者均将外交与对外政策等概念等同起来,严重影响了对外交的学术解释。事实上,外交在本质上是一种执行国家使命的代表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外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塑造了国家间关系的新情境,推动现代外交发生结构转型。主导国家间关系的传统职业外交范式正在向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并重的范式转型。政府垄断外交的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宗教等成为外交圈中影响巨大的行为体。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关于非传统外交还缺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理论界内部的学科分化严重制约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中国外交学界应重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将非传统外交作为当代外交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维度,大力推进非传统外交。  相似文献   
74.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75.
赵可金 《人民论坛》2012,(21):72-73
文化软着陆社会软崛起国家软驱动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是,大多数文化学人不愿意主动做下里巴人式的世俗文化,普通百姓缺乏应有的共享文化盛宴的机会,文化始终走不出少数社会精英的小圈子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和孔子学院等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的举办,中外交流格局大幅度拓展,中国国际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但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促成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深入探索。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境,既要重视考察中国文化的本身特性,又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战略和机制。中国文化的精英化使得文化资源变成了一种硬权力  相似文献   
76.
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与重要表征.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社会.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是我们通往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对其内在依据、运作方略与操作机制进行学理上的剖析与考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有定论,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里格比则认为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主张用生产的社会形式取代生产的物质内容,得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论断即替代性理论。但马克思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从本质抽象层面,强调共时性、必然性、规律性的趋势决定,生产的"物质—技术关系"在趋势上始终先于"社会—权力关系"而存在。生产力决定论涉及哲学、历史学方法论,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依据等问题,因此,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正>所谓的政治过程,我觉得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宏观的政治过程,一个是微观的政治过程。所谓文本展开,是指我们通过计量特征及其解释,来对四中全会文件做出一些很有意义的发现和说明。宏观的政治过程实际上讨论到新一届领导集体通过两次重大文件的起草和写作,所体现出的一  相似文献   
79.
从1949年到1956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新生政权,毛泽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思想并付诸实践,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障人民公共安全。这些思想和实践契合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做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政治革命同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工业建设的大局之间寻求平衡,并实现了毛泽东亲力亲为与中央领导集体群策群力的有机统一。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思想在实践中出现偏差,但依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0.
李成旺 《前线》2016,(4):27-2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以务实亲民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而"抓落实"则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鲜明的执政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指出了"抓落实"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关于"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更好发挥基本职能作用"的重要批示中,再次强调"抓落实"对全党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为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在对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批示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