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56篇
工人农民   91篇
世界政治   2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0篇
法律   1088篇
中国共产党   1309篇
中国政治   2146篇
政治理论   565篇
综合类   11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这些在我国流传久远的古典益智玩具,不但具有很强的益智娱乐功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科技益智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对继承和发展祖国文化遗产,以多种方式开展古典益智游戏等活动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32.
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我们要肩负起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行动起来,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向社会展示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促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有一个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3.
学术之盛需要学派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价值观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又导致刑法人对刑法及其适用具有千差万别的结论。然而,为了实现刑法的安定性,为了实现学术创新,刑法学界应当在不同的结论之间展开相互的争论和批评。为了使这种争论和批评体系化、持久化,为了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昌盛,我国刑法学界应当开展学派之争,从而克服当前盛行的、没有理论根基、没有基本立场的低水平争论。  相似文献   
34.
学术自由:侵权与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海定 《现代法学》2005,27(6):35-45
学术自由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具有共性,但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行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后果不是认定学术自由侵权的必备要素。从学术自由权成立的正当性出发,有三类限制或禁止学术自由的行为是应予允许的。在现代社会中,按照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广泛程度和实际效果,最重要的学术自由权救济机制包括宪法救济、一般诉讼救济以及通过结社进行的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35.
“学术失范”是指学术界的某些方面存在着缺乏规范,或有规不依或规范本身不合理,从而贻害学术事业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的学术失范引发了部分学术期刊的“失范”。对于高校学报而言,“学术性”“特色性”是其生命力、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36.
2007年8月16—17日,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和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检察工作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务及理论研讨会”在重庆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检察机关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余敏、副检察长白雪飞和于天敏,西南政法大学校长陈彬,著名法学专家徐静村、龙宗智、陈忠林、孙长永,以及来自重庆市三级检察机关、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检察官、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7.
Ladies and Gentlemen: On behalf of the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FES), I'd like to express my warm welcome to all of you present here at the 7th Sino-German Seminar on Human Rights. In 1999, Gerhard Schroder, the German Chancellor and his then Chinese counterpart Premier Zhu Rongji reached the consensus on the comprehensive legal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R especting and listening to each other's viewpoints and finding outthe com m on point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discussio…  相似文献   
38.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是党在大革命高潮前夜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对此研究宣传不多。2005年春,恰逢80周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四大”召开地虹口区等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了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专题的研究。笔者曾以《中共四大前后的杨殷》一文提交学术讨论,后辑入《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增刊《中共四大研究》一书。该文在提到杨殷的与会身份问题时,是留有余地的。因为该文的主旨是叙述杨殷是“四大”前后在上海的活动,特别是作为廖仲恺(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的代表,参加南…  相似文献   
39.
2001年底,中国政法大学特别授予江平先生终身教授荣誉,褒奖这位卓越的法学家对本校、本学科及整个中国法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于那些真正关心中国法学发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比较法研究>主编米健教授托我代做一个关于江先生的短篇幅的人物评传.对此,我诚惶诚恐,江先生是何等博大,岂是我这等愚钝小辈所敢妄写的.但是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所谓恭敬不如从命.江先生是博学多才又影响深远的法学家,是目前中国法学的精神脊梁.他的学术深邃、思想敏锐、活动频繁、情趣高雅,各方面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本文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从他的较感人的一个方面--法学教育之路人手,做一点粗略的追踪.  相似文献   
40.
"易中天现象"的核心是学术大众化的问题,而学术大众化的核心则是以什么方式、内容、目的走向大众的问题.从"易中天现象"中我们发现,学术要走向大众,必须具有大众化的传播和阐释方式、大众化的现实诉求和精神狂欢、大众化的价值多元和"海纳百川".具体到易中天讲座,则主要在于如何把握历史.易中天是通过灵动语言的当代阐释和以小寓大的文化批判来把握三国历史的.这是"易中天现象"火爆的真正原因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