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北方 《南风窗》2011,(26):66-69
若干年后来回顾,2011年将作为"中产阶层"精英道德形象破产的坐标写入历史。"中产阶层"精英非但不像其自我标榜的那样广博,而且想成为超越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特权阶层,在他们看来,法律是应该用来规训他人的,如果他们自身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那么法制就可以不要。  相似文献   
42.
2012年底,中央领导人王岐山在反腐工作座谈会上向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说:"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此书因此备受关注。【对平等的追求压倒了对自由的追求】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史书常归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启蒙运动对专制权威的批判。这没错,  相似文献   
43.
该书是法旧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原著出版于1856年,探讨的是法闫大革命为何发生。法困大革命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充满激情、理想、暴力、恐怖和鲜血,影响遍及法国各个角落,也对整个欧洲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4.
每当人类在智识和道德上出现危机时,我们就会回到从前,回到久远,回到飘渺的古希腊。每当民主病了,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民主的传播使者——托克威尔。2009年恰逢托克维尔(1805—1859年)逝世150周年,他是民主的蒲公英的种子,飘洒在这个世间。每当民主这个守门神露出兽面时,人们就格外怀念托克维尔,总感觉他活着,民主就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45.
吴双墩 《学习月刊》2014,(23):46-47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有这么一句话:革命一起废除了宗教和法律,人的精神开始失去平衡,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什么原则可以参考。我国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大业已启动,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它必然引起社会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46.
托克维尔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法国大师的传统:典雅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相得益彰,人们通常是用枯燥一词将二者分隔开来。托克维尔却轻易地逾越了文学与学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著作中处处闪耀着文学和学术碰撞的智慧火花。如果说两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过于鸿篇巨制,那么仅二百余页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显然是精华的浓缩。在本书中,托克维尔远没有沉浸在对大革命血雨腥风的史实描述上,而是瞻前顾后、不落窠臼地将目光投向革命之前,从大革命与以往的决裂中,寻找出历史的连续性。托克维尔并不认为大革命是在大众暴力推动下横空出世的。他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47.
托克维尔在其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王权专制下各阶级阶层的相互分离和仇恨以及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这启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阶级阶层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8.
张容川 《法制与社会》2013,(20):182-184
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发现,宗教在美国远比在西欧繁荣,并认识到宗教与民主社会并非是相互对立的。于是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透漏出了一些宗教在西欧与美国地位不同的原因。本文将从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契合度、政教分离作用和神职人员作用这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9.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3,(2X):48-49
<正>1830年,法国政治思想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来到建国不久的美国考察时,对这片新大陆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中,他激情洋溢地肯定了美国人多种多样的民间组织。180多年过去了,托克维尔所描述的那种私营的、由民间力量组成的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在当下依然是美国生活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旅美青年学者卢咏在美国多个非政府组织工作近十年,作为这个领域的亲身体验者和研究者,她在《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  相似文献   
50.
徐先锋 《法制与社会》2012,(21):128-129
人类社会由丛林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定纷止争的主要方式从私力救济转为公力救济,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民基于契约的权利让与,然而国家机器仍然存在异化的可能,那么国家公权与人民私权之间的冲突该如何解决,陪审团制度似乎为此提供了一条平衡之路。本文结合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提到的法秩序和政治秩序的视角对陪审团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