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法律   62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2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牟爱华 《理论月刊》2010,(6):107-110
以宪政理论及其正当程序理念为基础考察和解释民事诉权的内涵,既是对传统诉权理论的一种反动,也是对"新诉权理论"的一种借鉴。这种解释有助于营造出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和谐与统一,从而科学合理地设计民事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992.
宋玉才 《法制博览》2023,(24):82-84
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对申请诉讼财产保全错误进行认定的过程中,需结合诉讼保全制度及功能,从申请保全必要相关性、诉权保障、程序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司法审查前端管理的影响出发,以更好地衡平各方利益及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993.
司法实践中存在被告人认罪认罚获取量刑上的优待后,又提出上诉以获取更多量刑上的优待的现象,如何看待及应对这种现象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全面保障被告人上诉权、全面限制被告人上诉权和部分限制被告人上诉权。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及刑事诉讼制度,部分限制被告人上诉权有利于实现保障被告人权益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平衡。因此,本文建议建立认罪认罚案件上诉审查制度,重点审查被告人提出上诉的理由,对于被告人基于案件事实提出上诉,审判机关未采纳检察机关出具的认罪认罚具结书且加重被告人刑罚的、诉讼程序违法的,应允许被告人上诉。  相似文献   
994.
赵菁 《法学论坛》2020,(1):152-160
我国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对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鉴于认罪认罚案件可能包含被告人对权利的放弃等原因,应对其是否设置上诉权、上诉权的范围、上诉审查及二审如何处理进行法律完善。参考域外认罪协商类制度上诉权的范围以及被告人权利保障、司法风险、效率等价值之间的平衡,我国应限缩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权。应基于被告人上诉的真实动因进行分类,设置有条件的上诉权。认罪认罚案件上诉的审查方式为基于被告人认罪自愿性的审查,宜引入无效辩护概念;二审处理中应增加违背意愿认罪情形等的规定。  相似文献   
995.
诉权是当事人享受的基本人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在宪法中明确诉权概念,加强诉权的宪法保障,不仅符合现代法治理念,而且是维护公民权利、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诉权宪法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民事抗诉权是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定权力,其来源于国家权力。民事抗诉权的要素包括目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7.
柯阳友 《团结》2008,(5):39-41
2004年3月,我国《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人权入宪"是我国法治发展和宪政制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在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体系中,还没有对诉权的明确规  相似文献   
998.
我国法庭翻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各国司法改革与司法实践的终极目标,语言平等既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又是基本保障。从法学角度而言,当事人要求提供法庭翻译的权利是保障庭审平等的基本诉讼权利,然而这一点尚未为非专业人士乃至法律专业人士所认识。就立法与司法实践而言,法庭翻译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从立法、司法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法庭翻译机制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999.
论诉的利益之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提起的诉应当具有的法院对诉讼请求进行审判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对诉的利益之判断,无论对于保障诉权还是防止滥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其他判决要件具备的情况下,当事人提起的诉有诉的利益,法院必须进行审判,没有诉的利益,法院应当驳回起诉。诉的利益具有抽象性,法院对诉的利益是否存在的判断,应当从原告、国家、被告三者的立场进行考量,并且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诉的特点甚至个案具体情况来判断。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被告人上诉权通过二审全面审查、上诉不加刑等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与此同时也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开庭审理的虚化以及虽然被告人上诉无需上诉理由,门槛比较低,但对被告人上诉权预期效果的实现具有不利的影响。文章认为有必要通过借鉴德国被告人上诉权的相关规定,探索我国应如何保护与限制被告人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