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418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3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62.
黄信 《桂海论丛》2010,26(6):79-82
广西沿海(北海、钦州、防城港)开发建设中的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该区域区位势能的发挥,事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来的发展格局。该区域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要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立足于现有经济基础,正确处理布局与自然地理、产业选择、港口主体功能区、市场与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必须依托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去完成。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企业微观基础的再造。其核心内容是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变化。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的产物 ,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推进和完善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 ,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作者重点分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提出 :工会 ,以及主要代表职工合法权益的职工董事、监事 ,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必须转变观念 ,摆正位置 ,抓住重点 ,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64.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封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但对诉讼中的否认、抗辩仍然没有做出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的混乱。本文从民事诉讼中“主张者”的证明责任、“主张者”的举证责任分配概念出发,探析“否定者不承担举证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65.
辨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探讨责任承担的主体、责任的来源、责任的转移及法律后果。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折射出了在新刑事审判方式中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折衷。新确立的以职权主义为背景增强抗辩色彩的庭审方式对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分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法官应该承担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上仍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6.
雇佣关系为现代社会之普遍现象,雇员在职务中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国应比较各国民法规定,出台详尽的规定:在归责原则问题上,应考虑到雇主较雇员资力悬殊的特别情况,在所有的情况下,让雇主替代雇员赔偿;在第三人确认上,应对雇员是否也属于第三人加以具体规定;在职务范围的认定问题上,应对雇佣关系转移加以规定;在雇员的行为是否要求构成侵权的问题上,应采用肯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施行可以视为建国以来最为著名的法制事件之一.在立法技术上,它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主要表现在: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了总则、分则、附则的营造模式,与<物权法>二百余条的规模而言大体协调和谐;体系较为清晰,内容充实,文字凝炼,少有虚言.但其立法技术上的缺陷亦同样明显,具体表现在:其一,总则中基本原则用语和范围失当,原则与规则不分;其二,不谙概念使用规则,一方面有应使用概念而未使用概念之处,另一方面又存在对已经下定义的概念却未能很好利用的情况;其三,语言文字瑕疵随处可见;另外,还存在调整范围不明、条文不均、违背一条一义等诸多技术性问题.造成这些技术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物权法的起草工作为民法学界所垄断,未能重视起草小组成员全面的重要性,未能实行开门立法.  相似文献   
68.
1997年新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立功制度从自首制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刑罚裁量制度,并且建立了初步的立功制度的法律体系,这使得司法机关在适用立功时有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瓦解及分化犯罪活动、改造罪犯和预防犯罪,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和法制建设,对理论研究也起到了导向作用。然而,立功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刑事法律制度,不说在国外,就是在国内理论界里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在我国单靠刑法典和司法解释的若干规定,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司法实践,为此,笔者特选择这一个话题,来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9.
侦查认识原理既包括侦查认识活动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也包括根据最基本的规律而制定的侦查认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研究侦查认识原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这一主题在中外侦查学著作中都只简单地提到,而尚未进行充分地挖掘。探索侦查认识原理应当从侦查认识的基本假设入手,根据侦查认识活动的本质提出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继而根据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设立评价侦查认识结果的标准,最后根据三大原理和标准设计克服侦查认识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和国家再分配是两种共同作用的分配机制。实现理想的分配目标,有赖于两种分配机制的互动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功能组合。民商法和经济法在分配问题上具有功能组合的内在前提,并表现出功能自主和功能依赖。民商法是基础,我国特殊国情和当前社会矛盾焦点决定了经济法是分配法制系统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