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348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2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31.
天津港集团公司有劳务员工20938名,与正式员工实行管理上一样规范、素质上一样提高、政治上一样关心、权益上一样维护、生活上一样照顾。在港口不断发展和劳务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形势下,其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在增强工会干部做好这方面工作自觉性、落实《集团公司工会加强劳务员工工会组织建设的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劳务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增强劳务员工维权机制建设力度、加强对劳务员工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2.
金耀集团在班组建设中,坚持了“专严新实”四字方针,即把握重点,突出一个“专”字;量化考核,突出一个“严”字;展现特色,突出一个“新”字;注重效果,突出一个“实”字,其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以苏北S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上班族的时间配置、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上班族在时间配置上,工作和家务劳动占据了主要部分,闲暇时间她们的生活较为丰富;留守妇女上班族的社会支持网中,同事和工作中认识的留守妇女为她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在工具性支持上,她们和一般农村留守妇女没有差别;留守妇女上班族对社会身份的认同是通过经济独立、家庭地位提高等维持的;留守妇女上班族在工作获得途径、安全保障和工作保障方面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34.
“外劳”在香港是指那些来自所谓第三世界落后国家的、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特别是透过政府实施的“输入劳工计划”的输入劳工。1989年以来,香港政府输入外劳政策经历了“一般输入外劳政策”、“扩大输入外劳政策”和“补充劳工政策”三个阶段。香港政府输入外劳政策不仅对香港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对香港的劳动力市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是一种新型的职工教育模式。回顾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丰富的培训课程,灵活的教学方式,自主的学习空间,快捷的成才通道,满足了职工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展望未来三年的目标任务,素质教育工程将拓展成为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全市职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和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各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但由于一些基层单位在协商策略及方法上有所欠缺,影响了效果和质量,加大对工资协商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保证协商效果,促进工资集体协商真正成为职工维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7.
建设高素质的女干部队伍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建设高素质女干部队伍,要加强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8.
国有企业内部各不同职工群体的行为取向具有差异性。工人工作状态的“饱满性”特征高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其原因主要是前者受制度和岗位规章的刚性约束较多 ,而后者的工作弹性化特征较为明显。管理人员工作状态的饱满性则随职务的提高而提高。在以正式方式对待不公正待遇方面 ,工人选择更多的是“找领导”或“依靠企业工会”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企业之外寻求解决问题的多于工人。在以非正式方式对待不公正待遇方面 ,选择“忍耐、接受现实”的 ,在各层级人员中均占首位 ,相比之下 ,管理人员善于“找领导恳谈” ,技术人员则惯于“另谋高就”。  相似文献   
39.
"新农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权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就业权益的保障和实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旧体制的制约,有的甚至还存在法律的盲区。深入探讨农民工就业权的法理依据,透析我国农民工就业权的保护现状,进而寻求促进和保障实现农民工就业权的对策,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保障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农民工违法犯罪之角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违法犯罪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身份与角色的错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错位导致农民工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 ,自身权益无法维护 ;导致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淡薄 ;使农民工自我认识与评价偏低 ,自卑心理强烈 ;导致农民在城市生活的封闭 ,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能力偏低 ,认知心理结构水平较低等主观因素影响着其非农职业角色的获得与扮演 ;制度的非公正性 ,政策的不合理性等客观因素也是农民工获得职业角色的障碍。农民工角色获得障碍导致其既要面临自身的生存问题 ,还要承担家庭角色扮演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