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245篇
中国共产党   1056篇
中国政治   1322篇
政治理论   287篇
综合类   7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坚持以德为先,依法治国的理念,坚持法德并举的道路,强化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素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2.
53.
王冬梅 《奋斗》2003,(11):7-7,3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全党关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4.
司法改革主要指司法制度、司法体制的改革,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表面看来,司法改革发韧于审判方式改革,是审判方式、审判制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①。若究根溯源,它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对法律秩序提出的更高目标和更迫切需要的回应,形成了改革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司法体制的内在动.  相似文献   
5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6.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障。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7.
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佳容 《律师世界》2002,(10):37-39
当今全球大部分地方将法律奉为至上准则来处理各类大小事务时,中国也理性地选择了走“依法治国”之路。而法治国家的形成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法治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因此,法治现代化的真正的内在动因是树立全民的法律信仰。没有法律信仰,法律是空白的,法律是无望的。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一、法律信仰的概念法律信仰是一个牵涉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伦理学的概念,由于其牵涉面广,以至要用几个简明的文字得…  相似文献   
58.
世界很多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加强为保障实现战略目的的专门立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实现的战略,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59.
依法治国与农村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体认知问题,也有客体专门性问题;既有历史化原因,还有法律运行状况及社会控制层面的因素。因此,要多渠道培育农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从而实现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0.
《求知》2004,(2):4-6
几年前,一部名为《被告山杠爷》的电影,在赢得人们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法治问题的思考。山杠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村主任,他一心为公,敢说敢管,但没想到,他用“游街”的办法教育村里一个不孝的儿媳,却逼出了人命,使自己成了被告。山杠爷“好心”办了坏事,错就错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