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孙涛 《理论建设》2014,(5):83-87
德国社会民主党爱尔福特纲领被誉为"整个第二国际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制定过程曲折艰辛,它的内容具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对它的评价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中有否定再到历史与辩证考量的历史进程。这一诞生于革命与改良"最敏感的胶着点"时期的纲领,反映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达出了不同派别的诉求,体现出了德国政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深入研究爱尔福特纲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头50年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德国社会民主党如此曲折成长是因党内深受拉萨尔主义的错误影响,党外又遭到帝国专制政府的残酷迫害。然而德国党因有马克思、恩格斯长期不懈帮助,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广大党员艰苦卓绝奋斗,终能在制定科学纲领和民主制章程、健全党的组织、进行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主办党的报刊和党校、纠正党内"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等方面,为当时各国党树立典范。党最后因修正主义侵蚀和沙文主义笼罩而在政治上破产。德国党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它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首建垂范作用要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3.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中产阶级的演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中等阶级理论,决定了早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伯恩施坦的中等阶层理论是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走向改良主义道路的重要因素;二战后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促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由"阶级党"转变为"人民党";20世纪80年代后,中产阶级的新变化推动德国社会民主党由"纲领党"转变为"选举党".  相似文献   
54.
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西欧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或工党中最具代表性的政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个历史悠久、正在执政的政党一直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改革。在2005年德国大选中,社会民主党以微弱劣势输给了基督教民主联盟。但是,社会民主党毕竟有50多年的执政历史,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执政理念、规则、体制和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5.
德国社会民主党给当代德国政治打下深刻烙印,其近160年的历史变迁中经验与教训并存,为观察和研判西方左翼政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样本.目前,该党在政党竞争中持续陷入颓势,表现出支持率下滑、党员队伍萎缩和老龄化等危机症状.从政党竞争的三要素来看,该党的现实困境存在多重根源:从框架条件看,西方民主政治的结构转型削弱了政党作用,重要历史进程加剧政党竞争;从选民需求方看,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社会背景趋向多元,价值观变迁导致选举行为日渐复杂;从政党供应方看,该党中间定位不利于凸显纲领特色,调和路线将自身拖入参政困境,派系斗争影响内部团结,领导层缺乏政治威信.为因应时代挑战,该党着力从重拾核心特色、充实纲领内涵、增强组织结构和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实施改革.  相似文献   
56.
王丽 《奋斗》2014,(6):57-58
正《反杜林论》写作于19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卓越著作,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成就的概括和总结。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在  相似文献   
57.
新自由主义的勃兴和在全球蔓延,构成了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挑战.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向,使社民党失去了工会的支持,造成了党内分歧,构成了社民党垮台的重要原因.随着社民党远离新自由主义,它开始崛起,并重新执政.  相似文献   
58.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经济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发展到当代,其主要内容表现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主张混合制经济;在生产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方面,主张建立和发展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民主经济;在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方面,主张建立和发展社会福利经济。  相似文献   
59.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危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红 《党建》2010,(7):37-38
●"新中间"路线——20世纪90年代起指导思想上的右转。 ●"2010规划"——社会福利改革导致严重分裂。 ●逐渐背离传统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公正和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60.
全球化使各国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政党功能的发挥,使得政党不得不进行改革。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政策也相应受到很大冲击,为适应形势变化,它提出以"新中间政策"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以期实现执政与政党建设的双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