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韦伯夫妇信奉改良主义,并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效率"是其一生的信条.他们活跃于学术与社会改革等多个领域,在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靳国君 《学理论》2008,(9):86-87
梁启超1873年生于广东新会县南部的一个小岛熊子乡。他幼年聪颖好学,四岁启蒙,祖父教读。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十七岁赴京会试后,仍回学海堂继续前四年的学业。后经同学引荐,拜康有为为师,进万木草堂学研今文经学,从此走上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破产的深刘反思和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方向的理性建杓中,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呈现出了复兴之势。欧美理论界提出了诸多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构想。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本质上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具有改良主义、折裒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4.
杜丽君 《民主》2008,(3):38-40
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车向忱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辽宁民进的创始人。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有过多次相遇与交往,对他由一个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共产主义战士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相识相交的几件事,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深厚革命情谊,也是中国统一战线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个小缩影。  相似文献   
25.
毛克明 《探索》2007,4(6):24-27
在思想发展的轨迹中,毛泽东最初接受了社会改良主义.1918年8月的第一次北京、上海之行,使毛泽东从社会改良主义思想转变为无政府主义思想.又经过1919年冬的第二次北京、上海之行,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反复比较和鉴别,终于与无政府共产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改良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自己思想的转型.  相似文献   
26.
孙有中 《探索》2002,(2):7-9
本文探讨了毛泽东早期思想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重点分析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来源,即杜威和胡适的自由主义与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同时,笔者指出杜威和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尺度.本文力图以此为指导,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思潮,看当时早期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得失.这一分析说明,单纯的道德情感的历史观必须让位于"三个代表"的科学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普遍的历史评价尺度意义.  相似文献   
28.
正确认识西方社会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分裂,并不是由西方社会党主观上的“叛卖性”所致,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是造成两党分裂的根本原因;二、西方社会党的理论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改良主义理论,与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原则区别;三、西方社会党的改良实践,说明西方社会党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和国际政坛上的进步力量。  相似文献   
2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充分体现在对封建主义的彻底批判的精神,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它还具有宽容意识这一可贵的一面.导致新文化运动最后彻底分裂的原因,不是内部成员在要不要宽容问题上的分歧,而在于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走革命道路等根本问题上的分歧,这是两种不同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根本分歧.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道路根本走不通,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大历史观,思考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伟大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系列论述,概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全部成果,阐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革命论、列宁“改良主义”革命观,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