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239篇
中国政治   186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61.
治理理论自上世纪末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它首先在国际经济领域兴起,并在英美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实践,在理论渊源上它以新自由主义为后盾。公共治理应该成为公共行政领域中“治理”一词的主要含义,而在自组织治理的基础上,政府必须介入到自组织治理中,并起到“元治理”作用,以防止治理失灵。公共治理与统治和新公共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2.
民主的基本价值不仅在于追求多数人的统治,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多数人统治的政体;民主的基本价值也不在于选举领导人,选举只是制度层面而不是价值层面的问题。民主的真实价值在于,通过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即确认全体人民对于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权,确立由人民授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精英"对于全体人民的政治责任制,以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行使的监督和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63.
明代行使“秘密警察”职能的机构有锦衣卫、东厂、西厂与内行厂。这些“秘密警察”力量的设置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明王朝的极权统治,其中阉党的横行、酷刑的滥施,充分暴露了明王朝统治的血腥及明王朝君主的变态人格。明代“秘密警察”的横行,在支撑明王朝统治的同时,又加速了其灭亡。  相似文献   
64.
我们要认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很有必要从国家与社会这两个层面上去把握德治的本质。就国家统治者而言 ,德治意味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就国家管理的治者而言 ,以德治国是正义的分配过程。在社会层面上 ,以德治国就是道德监督的过程 ,就是正义持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张惟英 《团结》2002,(3):46-47
1959年,社会民主党内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讨论。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是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过去社会民主党人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悲剧,尤其是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后,他们认为历史规律是靠不住的,希特勒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社会民主党以前取得的所有民主成就;同样,资本主义的崩溃也是不能指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崩溃并没有使任何一个问题得到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66.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造成苏联远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苏联开始实施"联华防日"的对华政策,在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的同时,又对日本奉行中立、"不干涉"的政策.从1933年起,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崛起,法西斯侵略战争在欧、亚洲的不断扩大,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其"联华防日"政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文拟对这种对华政策的变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67.
基于国家组织活动含义的公共行政已历经几千年的发展 ,其核心理念一度从统治转变为管理 ,最近三十年 ,又有从管理转变为治理的趋势。本文试对公共行政核心理念的变迁进行梳理 ,找出其变迁的动因 ,刻画三种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公共行政的特征  相似文献   
68.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佳 《中外法学》1999,(1):84-9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它的进化与发展是为社会上诸多因素所制约的,同样法治国家的建立也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我认为对我国法治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法治观念与法制意识的现代化、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它们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也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法治化的最现实的基础。本文拟就这几方面做一探讨,以提示目前法治化路径选择上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9.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曾经说过:"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似文献   
70.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的科技革命不仅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已日益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建设和领导者的决策。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专门就此现象,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统治论”问题。 一、“技术统治论”的提出和内容 最早提出这个思想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早在1956年,马尔库塞就以“技术理性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