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5篇
法律   16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原因,进行犯罪预测、预防和控制,其狭义和广义之争并不妨碍这一目的的实现。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受学科发展状况、研究目的和学科话语霸权的影响。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研究对象的狭义说和广义说进行考证,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仍应立足于狭义说,并兼顾广义说。  相似文献   
8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广泛运用于刑事案件立案、现场勘验、现场调查、现场分析、侦查措施、侦查讯问等侦查过程中。但在实际运用中 ,存在着或怀疑 ,或盲从 ,或认为只有在特别复杂、疑难、久侦不破案件中才能使用心理测试技术等误区。应从法律上对心理测试的主体、客体以及程序进行明确、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83.
再论犯罪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行为人的选择性行为,是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由于犯罪是由法律从外在标定的,与个体的内在需要、人格等变量不存在必然性联系,任何犯罪在特定情境中都会存在偶然性特点。犯罪者人格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也只体现在倾向性和选择性方面,情境的随机性质,又使犯罪者人格在跨情境状态下表现为理性、非理性或相对理性等多个层面。采取何种方法满足需要、实现目的的手法选择,决定了行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84.
随着我国国企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握有一定实权的企业领导干部也成为了“糖衣炮弹”攻击的对象,不少企业领导干部与国家机关中有的领导于部一样常常处于金钱、人情、关系包围的氛围之中,一些人在追求享乐的心理支配下,从小吃小喝到大吃大喝,从接受一般财物到巨额钱财,从心理演变到权力演变,从权力演变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利用职权进行职务犯罪。这是国企领导干部从量变到质变,从而逐渐走向犯罪的必然原因。下面通过江西某工矿区检察院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可以分析出犯罪人犯罪动机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心理失衡…  相似文献   
85.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这一命题的正确并不能否认人同时也具有生物属性这一事实。因而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破坏性、追求快乐欲望这一本能。于是有学者提出“人性本恶”这一观点。如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人生就性恶,有好利、疾恶、悦声色之心,使人变好  相似文献   
8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一些行为、举止、言谈特征。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稳定性。在侦查工作中,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分析作案时间、作案空间、犯罪手段、犯罪工具,对帮助侦查人员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引导侦查方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研究热潮,诸如记忆、情绪等的具身性特点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给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及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8.
预防犯罪首先应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犯罪心理的成因,据此可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家庭、高校、社会有着不能忽视的责任。  相似文献   
89.
由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的现场透视其犯罪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现场特征及由此折射出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却常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有必要透过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的现场,分析其犯罪心理的产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建议。  相似文献   
9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介入马加爵案.黄勇案,杨新海案、邱兴华案等近年主要恶性案件犯罪心理分析,因此也赢得了“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美誊。面对这些典型性恶性案件。李教授试图以自己的方式给出解答,并通过“图像”向社会回馈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