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实点.本文从五个方面试图阐明"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基本路线的内在联系,重点揭示基本路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相统一的理论,这正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历史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生产力一元论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2.
国际条约作为国际私法一个重要的法律渊源,能否在一国国内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中适用,在国际法理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基于当前世界各国在这一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情况,分析一国国内法院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适用国际条约的条件和意义,这为我国在“入世”后如何适用世贸组织规则提供了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23.
一些学者认为,马基雅维里将政治中的道德价值剥离出来,使政治仅仅成为一种过程或工具,从而揭开了政治科学的序幕,赋予了政治学以新的内涵和外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马基雅维里只是赋予了政治本身以价值,使政治和道德一样,都具有了终极的意义,从而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一元的道德价值体系.本文正是试图沿着政治与道德这条主线分析马基雅维里的价值观,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基雅维里.  相似文献   
24.
袁志英 《德国研究》2003,18(2):43-50
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了该书的主要内容 ,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海克尔其人 ;《宇宙之谜》的誉与毁 ;“宇宙之谜”的提出 ;海克尔和生物进化论 ;实体定律和泛神论 ;海克尔的宇宙整体观 ;一元论哲学、伦理学和基督教批判 ;海克尔《宇宙之谜》的局限性 ;《宇宙之谜》对毛泽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环境立法目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世界主要国家环境立法目的的不同,环境立法中存在“目的一元论”与“目的二元论”的冲突,我们应反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环境立法目的一元论、抛弃同时追求多项价值目标的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要明确保护生态系统整体的价值才是当代环境立法的惟一目的。  相似文献   
26.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中,邓正来先生从知识内部视角和先验知识批判为特征的“知识一法学”路径论证了“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实是“西方法律理想图景”在中国特定时空中的镜像。然而,邓先生的知识路径实是知识一元论,其结果导致了以“作为知识的法学”取代“作为法学的知识”作为其论说的前提。  相似文献   
27.
被害人同意包括被害人合意和被害人承诺两种形态。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上,围绕被害人承诺的体系性定位,存在排除构成要件符合性还是排除违法性之争。被害人承诺属于利益阙如而非利益冲突的情形。如果客观归属属于构成要件阶层,意味着构成要件阶层可以做价值判断以出罪,被害人承诺也应是排除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内容。依照被害人承诺排除构成要件、结束犯罪审查后,并不妨碍法官根据其他法律宣告行为合法。一元论和二元论在实践效果上都是出罪,只是二元论肯定了构成要件符合性,出罪在后。在四要件犯罪构成论中,被害人承诺是阻却犯罪构成的事由。  相似文献   
28.
吴泽林  钮维敢 《国际展望》2012,(3):59-71,140,141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有时采取国际法凌驾于国内法的做法,而有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形成了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个悖论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上一元论两种学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外交实践的矛盾性。但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中变换采用一元论的两种学说,形成法制体系隔空隔时的矛盾只是表面的问题,实质上美国无论采取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做法,还是采取国内法高于国际法的外交,都是为了特定时空内的美国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9.
正在17世纪的德国,著作权还属于封建特权范畴,由封建君主钦赐给印刷商或作者以出版垄断权利,这引起关于他人重印的合法性大讨论。这种思潮被德国著作权法学者Eugen Ulmer所继承,他指出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是"树根",而著作权则是"树干",其他如发行权、展览权等则是"树枝"从中汲取养分。在德国法中,著作权不可转让,德国这种奉行"一元论"的国家一向认定著作权是由不可分离的人格权与财产权组成的  相似文献   
30.
在混乱的裁量观和不当的司法审查强度理念下,司法对行政裁量的"隐匿"审查广泛存在。要解决"隐匿"审查的问题,则应当在裁量观、司法审查标准、审查方式、判决方式等各方面作出努力。当然,该问题的最终解决赖于《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而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并没对此作出整体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