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6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作者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发展为例,谈了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部分的理解,指出中国对待周边国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忠实贯彻邓小平的外交思想,真诚地、友善地对待邻国,并运用卓越的外交智慧,是中国顺利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原因.作者概括了中国"与邻为善"政策对待中亚国家的五个表现,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党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晶和升华.  相似文献   
32.
中亚不是一个界定很明确的概念,"中亚"意味着什么,人们有各自的说法和认识.本文认为,论及现实中的中亚五国,意味着关于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当代分析;把中亚与高加索联系起来讨论,意味着对地缘经济前景的憧憬;而对"内亚"这个更大一点范围的研究,则体现对欧亚腹地文化底蕴的历史考察.关于"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考察,对于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的发展、稳定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33.
34.
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伊斯兰教在中亚的早期传播以及沙俄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状况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作者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在中亚有生存的土壤,其原因是这一地区人种复杂、民族众多、经济多元;既有绿洲农耕地带,又有草原游牧部落;既保存着氏族部落制,又有封建地主贵族制.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是相当不均衡的,呈由南向北依次减弱状,并经历了民族化和本土化的漫长过程.同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似乎有更顽强的在恶劣社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35.
由于各种原因,中俄对中亚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但双方应考虑到彼此动机的差异.鉴于这两个大国都有志于中亚的稳定,而中亚的稳定又有赖于双方旨在刺激中亚经济发展和消除中亚贫困的共同努力,因此中俄有可能、也有必要协调双方在中亚的利益.上海合作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协调中俄之间、以及中俄与中亚各国间利益关系的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36.
多重三边关系影响下的中亚地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总结和分析中亚的态势,提出在中亚存在的多重三边关系.首先,作为中亚区域的核心三角关系: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国家、俄罗斯、中国三边关系; 其次,跨欧亚区域的三边关系,包括俄罗斯、欧洲、中亚国家,其中包含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全球层面的三边关系,例如: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关系,俄罗斯、欧洲、美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中亚地区内部的多元化以及外部的多样化共同深刻地影响这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中亚外部环境的基本形式,三边关系应以尊重国家基本安全利益为目标,并考虑在不可避免的合作与竞争的外部行为过程中采用共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7.
对世界大国而言,中亚最有价值的是资源、通道和战略位置。这就决定了大国不会放弃在中亚的存在和竞争,决定了中亚地区安全离不开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分析了中亚地区国家当前面临的内外威胁,如非法武器贸易、毒品泛滥、水资源利用问题矛盾、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等产生的原因背景,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的现实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39.
《外交评论》2018,(1):36-65
在2017年6月阿斯塔纳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给予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式成员国身份,实现了成立后的首次扩员。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上合而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活动区域的扩展,将对其内部权力结构、利益模式、合作空间以及整体发展前景产生深远影响,而印度在上合内即将扮演的角色尤受瞩目。全面评估印度在上合的利益诉求,充分认识扩员的挑战与机遇,积极探索上合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路径,是上合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扩员相关质疑的必要回应。而构建一条关于上合决策与研究的新思路,则是中国学术界应有的理论自觉。本文系统梳理了印度与上合及中亚成员国的互动过程,对印度谋求"转正"的现实诉求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深入分析。面对扩员后的新形势,上合应着重从经贸合作、安全合作以及调解成员国冲突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适与提高,为组织本身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并为所有成员国构建一个在欧亚地区合作共赢的空间。作为对上合扩员最为敏感的成员国,中国除协同与引领其他成员国参与上合的调适之外,还应发掘扩员在国际制度发展、地区融合与中俄印三边互动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发展出一种超越国别与短期利益的全新的上合决策与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40.
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的地位日渐上升。近年来,中亚地区油气合作发展迅速,但是在资源总量上更具优势的东北亚油气合作之路却充满曲折。在地区性统一能源市场形成之前,政府间多边协调机制仍然是东北亚油气合作的现实选择。中国在互利双赢的理念指导下,以良好的政治互信为基础,以油气运输管线为纽带,通过以双边合作为主、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了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因此,中国在推动地区油气合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理应在推进东北亚油气合作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