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107篇
工人农民   67篇
世界政治   2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6篇
法律   1861篇
中国共产党   1747篇
中国政治   2428篇
政治理论   814篇
综合类   179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715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宪法规范在司法领域获得普遍尊重,并经由法院加以适用的过程。照常理,作为法律的宪法由司法机关适用,是宪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2.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医疗和社会的发展,综观世界,人口老年化已成为我们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 大问题。诚然,长寿百岁一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成为现实的同时又为我们带 来了新的忧虑。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日本政府对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做了重大调整,从 而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其生活 习惯、生理特点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都有相似之处,而且两个国家都面临人口老年化的问 题。本文拟就通过对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分析,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进一步探 讨。  相似文献   
123.
冯胜利在《从人本到逻辑的学术转型》一文中从三个层面论证了“为人”与“为学”的截然对立;实际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从事实方面看,“为学”与“为人”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冯文的论证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尊德性而道问学”;当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矛盾的日趋协调,揭示了“为学”与“为人”是可以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4.
关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中表层化问题的若干反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决心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然而,随着中国法治秩序建构步伐的加快,法治“表层化”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大障碍。目前,在注重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我国必须继续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同时加快构建一个本土化的市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表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5.
析提高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要克服刑事技术警力不足与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要使传统的勘鉴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并发挥更大的效益,就是要将现场勘查工作纳入到“五化”轨道,即队伍专业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装备现代化,倡导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6.
“十一五”时期,是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工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武汉产业发展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加强规划和政策导向,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名牌战略、龙头带动战略、产业链建设、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使产业集群成为武汉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7.
“齐玉苓案”引发了法学界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大讨论,本文试图对宪法司法化的概念进行厘定,使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28.
社会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定的.对其价值判断的这种一致性,使得对其犯罪化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对见危不救行为动用刑罚加以调整,使人们自愿承担救人于危难间的义务,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刑法中应增加"见危不救罪",但要有严格的范围限制.  相似文献   
129.
《法人》2005,(5):127-127
世界只有一个,天堂却有两个。一个在天上,一个在美丽的三亚,阳光、海浪、沙滩、椰风……  相似文献   
130.
当前,我国社会流动出现了阶层“内卷化”现象,严重威胁正常的社会流动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为此,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中出现的阶层“内卷化”现象,并就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现象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破解阶层“内卷化”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