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617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8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28篇
法律   2278篇
中国共产党   1232篇
中国政治   2525篇
政治理论   584篇
综合类   170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外交思想的哲学价值底蕴深厚,突出体现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基础,公正与平等的价值评价尺度,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价值选择标准,形成了富于特色的外交思维。  相似文献   
122.
本文着重分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并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中国人民百年斗争的成果和要求,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3.
宪政是近代以来许多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同时宪政也是一个过程。本文从西方宪政的基石———自由主义入手,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政历程上的理念的逐步形成,找出其合理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利于中国宪政之建设。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首先从人权的价值论、人权的规范论及人权的事实(实证)论来阐释人权,以求展示人权的不同侧面。在人权的价值论中,考察了人权的目的性价值与手段性价值,并揭示了人权价值内含的三个信念:人的共同性与多样性、人的平等、个人自治理念;在人权的规范论中.分析了人权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对人权内容的分析,主要借助于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框架;在人权的事实论中,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了人权现象作为一种事实在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内在基础。最后,基于对人权的上述理解,反驳了关于“人权谎言论”的观点。揭示了人权的人性关怀与对现世的意义,从而又反过来深化了对人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5.
丁孝文 《外交评论》2004,3(4):67-71
大局意识是中国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的前提条件。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和在外交工作中,坚决反对别国干涉中国内政,切实维护中国的政治稳定;努力发展与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的关系,促进中国的经济稳定;妥善处理敏感涉外事件,避免引发国内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与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的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跨国犯罪,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6.
127.
3月15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以170票赞成、4票反对、3票弃权的压倒性表决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成立人权理事会,代替此前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这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联合国人权工作的新开端”。  相似文献   
12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伦理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带有普遍性。当前,伦理与价值的困惑,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外交上,也不仅仅属于中国,恐怕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过,中国的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借这次研讨的机会,我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社会环境的变迁与伦理价值的困惑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有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伦理和价值就比较稳定;社会环境变动快,原有的伦理和价值就会受到冲击。当人们对原有的伦理和价值观产生怀疑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于是就产生了困惑。…  相似文献   
129.
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个10年里,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名直线下落。在1998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俄罗斯仅列第48位;199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仅为1.9%,约为美国的1/10。国力的衰退必然使得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空间出现不断收缩的趋势。尽管如此,俄罗斯却从未放弃过复兴大国地位的努力。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俄罗斯两次调整外交战略,基本确立了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为目标,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普京上台后,又对该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但是,在勃勃雄心的背面,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可运用的外交筹码是十分有限的,只有石油能够是并且已经是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一件特别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前景的一个主张、一个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