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617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8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28篇
法律   2275篇
中国共产党   1231篇
中国政治   2525篇
政治理论   584篇
综合类   170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为研究对象,揭示能源领域的政治与经济互动机制。俄罗斯政府出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要点》,使油气能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俄罗斯政府试图并已经获得能源生产领域的“结构性权力”,并利用这种权力来推行其外交战略,但俄罗斯政府在实施其能源战略与外交的过程中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掣肘。  相似文献   
52.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双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与美国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53.
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探析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包括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构建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畅通弱势群体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4.
行政立法应当以保障和不侵犯人权来证成自己道义上的正当性。为了保障人权,必须对行政立法的权限和目标进行控制。行政立法不得限制基本人权,对非基本人权的限制也要程度适当。行政立法限制公民的权利、增加公民的义务必须有法律的授权。行政立法必须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在行政许可的设定上必须贯彻法律保留原则,劳动教养制度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55.
魏敏 《中外法学》1991,(3):46-49
<正> 人权,本是国内法的一个概念,是作为一个法律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有关国家的宪法、民法或其他法律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些国际条约开始出现有关保护少数条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问题大规模地进入国际法的领域.目前,根据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意见,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即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等.但是,由于国际人权文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特别是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传统的不同,有关人权的解释和运用,是不同的.再加上一些国家将人权作为推行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5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外交理论建设和政策思想探索也出现新的进展.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集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创新之大成,是中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外交的总目标、总纲领.这一重要思想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预防性外交最早由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在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下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但是,迄今为止,预防性外交的基本涵义及其构成要素还在争论中。笔者认为,事实上预防性外交作为全球治理的新手段,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对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涵义。我们需要根据国际政治的不同主体的利益、立场、地位和实力,来认识不同国际政治主体对于预防性外交要素的不同取舍。文章以联合国、美国与东盟在预防性外交问题上的立场为例,比较证明了这一论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预防性外交的战略和策略展开了初步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8.
日本追求"国家正常化"运动的内涵深刻而广泛,已成为影响东北亚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对于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认识相对狭隘,集中反映出其对日政策重点从控制转为利用,期待通过对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有限推进使之逐步成为美国的全球伙伴。但美国的对策与日本自身对"国家正常化"的战略期待存在差异,故美对策中隐含着难以克服的多种矛盾。  相似文献   
59.
赵博渊 《南风窗》2007,(17):78-80
韩国已成为亚洲第三个以基督教为主导信仰的国家,大国意识膨胀之下的对外传教活动固然是其经略海外的捷径,但外交资源却投送不到偏远的阿富汗。这样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自诩"拥有9200年文明史"、梦系"大国战略"的大韩民族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反讽与善意的提醒。  相似文献   
60.
《中国妇运》2005,(11):1-1
2005年8月28日,是我国妇女人权法制建设进程中值得书写的一天。这一天,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并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修改决定。此时正逢世界各国妇女相聚北京,共同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周年之际。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促进男女两性的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于1992年,10多年来对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