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的重要论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党的本质特征,也是党的基本立场、基本态度。在党性和人民性是否统一这个问题上,部分人的认识是模糊的,想法是错误的。对此,从"人民立场、服务宗旨、精神力量、奋斗目标、根本利益、核心价值"等方面,对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一致性进行阐述。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科学统一的一致性,党性是人民性的指引和方向,人民性是党性的源泉和根基,党性和人民性寓于伟大的中国梦之中。  相似文献   
1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一重要论述,澄清了人们在党性和人民性关系上的模糊认识,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内在规律,表明了在新形势下新的舆论格局和党的一贯主张,这对凝聚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意志,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心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党性和人民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的生命力源于党  相似文献   
123.
赵乃政 《新长征》2014,(1):11-11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重申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为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方向。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报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也是服务  相似文献   
124.
论权力的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力的德性,即权力的善恶问题一度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学界更多的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并没有深入到为什么的问题。事实上,权力是善还是恶,要看权力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所呈现的样态,当权力的工具性趋向价值性并与之保持一致时,权力表现为善;当权力的工具性背离了价值性,或者价值性不能驾御其工具性时,权力则表现为恶。权力善、恶的判断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权力为了谁的问题,这才是我们的依归所在。权力的工具性以及价值性都应最终从属于一个最根本的终极属性——人民性。从道德视阈研究权力,就是要挖掘权力的这种德性,使权力不仅不能成为任人操纵的工具,它更应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主要来源于该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我们要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不断对该制度加以完善,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以更好地展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6.
刘清 《人民论坛》2012,(2):62-6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20世纪早期中国最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之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法律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在倡导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的今天,仍然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7.
128.
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是多方面的,其内容是很丰富的,而"突出实践性,把握规律性"的"求是性"思维、"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辩证法"思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人民性"思维是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特色。我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把握这些哲学思维方法,对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稳健地向前运转,其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9.
"人本法律观"的价值目标强调法律的产生和存在是"以人为本",是对人性和人权关注的结果。司法实践同样必须以此作为价值目标,否则,司法就没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也没有继续存在的正当性。在我国,检察权作为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检察机关的人民性属性,要求其执法为民,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要求检察官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30.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场城下,人民性应该成为管理主体的首要意识与治理理念。因此,面对何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人民性自然成为其唯一的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人民意识是社会管理创新有序开展的前提,人民满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评判指标。因此,人民性是社会管理创新始终贯彻的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更是其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