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61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2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1篇
法律   799篇
中国共产党   2458篇
中国政治   3207篇
政治理论   976篇
综合类   116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民主党派监督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一种政党之间通过民主的方式,以政党组织行为实行的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的有组织的、有着广泛群众代表性和党派性的人民监督。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文明的重要探索,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种监督形式,它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143.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它的接受和信仰,也即宪政意识的支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宪政意识在全社会成员中的植根、认同和普及,政治文明的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认识和把握宪政意识与政治文明的这种内在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大报告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后又提出政治文明 ,这是政治学、哲学乃至法学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5.
李健 《党建文汇》2006,(8):41-41
摆放在得克萨斯州A&M大学实验室的小小的灰黑的石块意义非凡,这些石块是海底地壳的一部分,是科学家首次敲开地壳岩层,揭开大洋底部的秘密。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些石头,解开地球是如何运动的谜团。  相似文献   
146.
《时事资料手册》2005,(2):100-101
南极一共有4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南极点和磁点上均已建立考察站,冰点——全球最低气温也已被测量,仅剩下冰穹A最高点未被涉足。国际上一直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A展开过系统的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147.
“权力制衡”原则从根本上讲,是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和无谓的利益冲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批判吸收西方国家分权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权力制衡”政治体制,这对防止政治专制与腐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创新是与时俱进,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看不到希望,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强大,一个干部没有创新能力和素质,就难以应对变革,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复杂的局势面前,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面前,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14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0.
镇安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的建设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实行城镇带动和项目带动,稳定农业调结构,主攻工业上项目,强化基础三产,改善环境投入,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薄弱环节,打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