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651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张太雷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1921年6月)(以下简称《报告》)的中译文,最早刊于《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6、7期,随后相继收入《"一大"前后(三)》、《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1921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关于党的出生证和党生日的证明——中共一大档案,曾经历了失而复得的过程。中共一大召开后,没过几年,党中央保存  相似文献   
123.
中苏两国共产党的相互关系始于中共初创时期,并经历了曲折的历史。1919年7月—1935年1月,中苏两党关系相当密切,中共得益于苏共帮助同时也深受其害。自1935年起,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在实际斗争中逐渐争得独立自主地位。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中苏两党相互关系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尽管两党关系不无问题,但相互信任与真诚合作居于主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党关系逐渐发生变化。1949年10月—1956年1月,中苏两党友好关系续有发展但暗流涌动。1956年2月—1960年3月,意识形态分歧加剧导致两党关系日趋紧张。1960年4月—1964年10月,理论纷争与利益冲突相交织引发大论战。1964年10月—1982年11月,两党关系破裂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1982年11月—1989年5月,两党关系正常化道路漫长且步履维艰。1989年5月—1991年8月,两党关系正常化后的友好交往好景未长。考察中苏两党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我们可以认识到,中苏两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中国革命、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牵动了整个国际关系走势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之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国际共运史乃至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4.
卢茂飞 《传承》2013,(4):30-31,117
中共三大会议主要议题是对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存在的重大分歧进行讨论,这一认识在大会最终得到统一,正式确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与国民党进行党内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马林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作为中共三大的灵魂人物,对中共三大的召开作出重大的贡献并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正傅钟:起草《连队支部工作条例》的"文胆"在所有1614位开国将帅中,傅钟的党内资历是最深的,早在1921年冬赴法勤工俭学时他便入了党,先后在法国和苏联工作、生活9年,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他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可以说是喝"洋墨水"成长的。1935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傅钟被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成为最早进入中央委员会的两位开国上将之一。  相似文献   
126.
正★历史背景★1922年8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改变"党外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遭到张国焘等人的反对。随后,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最终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关于同国  相似文献   
127.
梅剑 《协商论坛》2009,(3):55-57
第二节孙博士力主联俄联共 孙中山向李大钊倾吐心曲 孙中山因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后,情绪十分低落。出乎孙中山意料的是,共产国际、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同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  相似文献   
128.
张国焘和王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特殊的人物,他们都曾在中共党内身居要职,名噪一时,达到了各自政治生涯中辉煌的巅峰。然而他们却又都未能在自己最初的事业上善始善终:张国焘在1938年脱离了与其生死与共18年的中国共产党,投奔曾经的敌手国民党,上演了一幕"中共缔造者反对中共"的丑剧;王明在1958年,借养病之机滞留苏联,成为国际反党反华代言人。这些经历使他们饱受后人诟病,而他们最终客死他乡、葬于异国的结局也着实可悲可叹。纵观二人的人生轨迹,虽交集甚少,但在1928年5月至1938年4月,从莫斯科到延安,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他们之间却有着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29.
第三国际的一些人和王明宗派集团从1928年8月至1933年10月先后三次集中整批瞿秋白,每一次都有极其深刻的政治原因。瞿秋白同米夫、王明集团的斗争是正确的,实质上是反对“老子党”和大国主义的斗争。斗争结果,瞿秋白被撤职,开除出中央政治局,酿成了瞿秋白一生的悲剧。同时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了党中央,使中国革命蒙受了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0.
熊一兵 《世纪桥》2011,(5):33-34
在九一八事变后,一直"隐居"的冯玉祥因为强烈的爱国心和对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的不满,决定重组部队。于是他积极地召集旧部,联络中共,并争取各方的支持。在中共北方特科的帮助下,冯玉祥成功地组建了抗日同盟军。但是共产国际对冯玉祥不信任,认为他与日本人有联系,且担心损害苏联的利益,所以反对与之合作。中共"左"倾领导人遵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对同盟军由合作的态度转变为反对的态度。加上日本军队和南京政府强大的军事压力,同盟军很快就失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