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6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各国政治   216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6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13篇
法律   1588篇
中国共产党   2475篇
中国政治   3944篇
政治理论   1184篇
综合类   173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940篇
  2013年   843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史霄 《中州统战》2002,(12):42-44
崔戴之代表傅作义与解放军谈判出发之后,傅作义立即召来嫡系师以上军官密谈,开始酝酿和谈之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傅作义不无伤感地说:“仗是不能再打下去了,南撤也是死路一条,当前形势只有求和是出路,但要冒风险,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叛徒而打死我们,共产党也可能定我们为战犯而把我们关押起来……”心腹们都说,蒋介石覆灭的下场已不可挽回,我们不能跟他一起完蛋,现在找自己的出路还为时不晚! 当然,令傅作义深感不安的是,他的部队西撤已不可能,走和平起义之路又力量不足,何况蒋介石的中央军他又不能有效控制。傅作义通过崔戴之把上述担忧转述给我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参谋长刘亚楼。刘亚楼当即建议傅作义把蒋系中央军师以上头目突然  相似文献   
82.
朱洪 《党史文汇》2002,(12):24-25
1 1949年秋天,赵朴初从上海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见到了在会议上致开幕词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这是赵朴初第一次见毛主席.9月30日,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主席的由18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赵朴初当选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83.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4.
苏富强 《求索》2007,(2):132-13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理论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股“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其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告别革命,远离政治,疏离主题.淡化意识形态”。这股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其中既有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也有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这股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必须予以分析和批判。这里我们重点从国际因素的角度,提取和“淡化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来加以分析和批判。通过着重梳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来龙去脉,揭示其本质以及它的终结。  相似文献   
85.
防范中的合作--俄罗斯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心理图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对华关系在快速平稳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中国威胁”与“中国崩溃”的不和谐之音。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崛起表现出二律背反的复杂心态,既借重又怀疑,既合作又防范,呈现出在防范中合作的特点。尽管这种杂音在两国关系的进程中若隐若现,甚至在某一事件上、某一阶段中突然放大,但是中俄两国政府、两国人民始终将中俄战略协作置于各自外交的重要地位。在两国关系的实践中,互信互利的战略合作始终居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中俄关系整体上合作大于防范,信任大于猜疑。  相似文献   
86.
落后的苏联在俄国革命后,一步步地变成世界强国并成为世界两霸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了斯大林式的赶超战略,但苏联模式带有制度性和根本性的弊端使得苏联后来不断衰落并最后垮台。中国的和平崛起尽管与苏联的强国政策有根本的区别,仍应从这个进程中吸取教训。要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主要立足于自己而不是经济军事扩张,中国的高速发展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7.
大事综览     
2002年6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布什西点军校讲话提出“先发制人”战略。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2002年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指出美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激进主义与技术相结合,一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扩散,就连弱国和小型组织都能对大国进行灾难性袭击;冷战时期采用的威慑战略难以对付捉摸不定的恐怖主义,一旦拥有大规模毁灭  相似文献   
88.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安全环境与应对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取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速度和发展的程度。目前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相对稳定,积极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大业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当前对台战略的最佳选择。为了维护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安全,中国应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区域合作构筑稳定周边的战略依托,确保中国在周边的战略态势中争取主动。同时,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不主动挑战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以渐进的方式、和平的方式、民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89.
9.11事件之后,许多人重新审视和思考世界形势,悲观的认为自二战以来,地区战争不断、时局动荡不安。所以,战争和灾难才是一种常态,而和平则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甚至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发展更是不能均衡。于是他们对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个思想提出了质疑。其实,这是对于邓小平时代主题观的误解。我们应该从该时代主题观的形成过程、背景以及它的真正内涵,来全面的认识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观。 一、“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都是源于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基本判断——认为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中国负担着沉重的不安全感,不但在外交上处于被动,更重要的是国内建设深受影  相似文献   
90.
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是《论十大关系》精髓和灵魂,这一名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的起点,相当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矛盾论、系统论、适度论、主体论和求实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