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5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7篇
法律   405篇
中国共产党   744篇
中国政治   745篇
政治理论   195篇
综合类   2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 ,从背景看是对冷战思维的否定 ,从内容看是对传统安全观的发展 ,从结构看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从实践看它不仅符合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也符合世界各国国家安全利益 ,反映了冷战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霸权主义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的情况下 ,江泽民新安全观越来越受到大多数国家的赞赏和欢迎。  相似文献   
42.
一、冷战后美国亚太军事安全战略的变化 (一)美国在亚太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 1、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安全态势呈现出新的局面。美、日、中、俄、东盟间的相互关系开始全面调整、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43.
一、亨廷顿其人及其理论背景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卡特时代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和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首先提出的。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Foreign Affairs)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文。此文以阴郁低沉的笔调为西方人描述了一幅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图景,从而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相似文献   
44.
死刑权理论的历史回溯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死刑的本质,以及促进国家理性地选择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都有所裨益。无论贝卡里亚、卢梭还是马克思都认识到了死刑的权力法则同战争准则具有相似性。这启示我们死刑制度有必要从战争准则的角度来反思。  相似文献   
45.
<正>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少有的惨例,也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将华北工业重镇唐山夷为平地,而且大半个中国均有震感,首都北京也遭严重波及。此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不但承受着地震的冲击,还承受着疾病的重大折磨。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仍然保持着敏锐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他坚持亲自圈阅重要文件,中央对唐山地震的报告、请示、通报等文件都是他亲自圈阅后付诸实施的。  相似文献   
46.
战略观念与战略思维是影响国家战略行为的深层因素。美国在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战略安全观念与战略思维方式。综合考察战后以来尤其是冷战期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美国战略安全观念与战略思维方式有几个近乎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立足"最坏假设",强调实力地位,保持技术优势,偏重军事手段,追求绝对安全,维持全球霸权,秉持道德普遍主义和意识形态优越论。其中,物质与精神并重,权力尤其武力手段与道德、意识形态旗帜并举,是最具美国特色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特征构成美国安全战略的深层脉络,在战略实践中起起落落但从未销声匿迹。这些思想观念所塑造的全球战略既成就了美国的超强地位,也造成了美国霸权的困境,是理解当前和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历史与思想线索。  相似文献   
47.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48.
美国法律史研究中有关私人产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韩铁 《美国研究》2003,17(1):30-47
美国法律对私人产权的保护 ,并不等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美国法律史研究表明 ,这个国家的法律不是只保护既得权利 ,而是更倾向于保护动态产权 ;它不是只保护私人产权 ,而是对公共权利也相当重视 ;它不是只保护现有产权 ,而是在创造新产权上也敢于进行尝试。为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美国法律并不畏惧必要时限制私人产权。正是由于在私人产权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平衡 ,美国经济的发展才走出了一条相当成功但不是没有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前半叶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耘 《思想战线》2003,29(1):98-102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 ,系统全面地对这些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已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从 2 0世纪初开始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 ,到 2 0世纪 5 0年代~ 60年代民间文学的大规模搜集与整理、 70年代末及 80年代的系统研究 ,直到 90年代以来的多维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1998年5月28-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关系史国际研讨会。本文介绍了会议中双方学者对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两国对抗局面形成的根源、50-60年代冲突与克制的情况、两国关系解冻的过程、两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运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美国学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发掘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