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110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北极海冰面积连年缩小,北冰洋航线有望全年通航,这将对中国的航运安全与经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北冰洋航线的开通不仅可以缓解中国海上运输通道面临的安全困境,更有助于优化中国对外经贸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应未雨绸缪地构建开发利用北冰洋航线的战略与策略,积极参与北冰洋航线开发。在这方面,中国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422.
浅议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北极地区在军事、航道、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08年9月俄罗斯制定北极战略,提出12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领土主张,组建北极部队,进行能源开发。就其实质,俄罗斯北极战略就是谋求地缘政治大战略,通过占领部分北极地区,弥补因失去欧洲势力范围造成的遗憾;同时希望控制北冰洋,进而控制世界经济新走廊;在军事上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威慑欧美。就其特点而言,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包括三个方面:通过司法手段力求领土要求合法化;武力配合司法手段,保护在北极的既得利益;同时力图构建北极地区安全机制。但是,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引发新一轮国际政治博弈,北极地区军事化步伐加快,北极有可能成为新战争的引爆点。  相似文献   
423.
北极秩序以美俄"双中心"权力结构、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低政治"规则体系与"差序"结构的身份认同体系为基本形态,呈现出以权力结构为枢纽的秩序生成机制,而科技驱动与体系投射是北极秩序变迁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受世界秩序加速变动的影响和北极秩序本身的形态与生成机制的制约,当前北极秩序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大国竞争态势强化、域内规...  相似文献   
424.
王新月 《法制博览》2023,(1):151-153
随着各个国家对北极的科考和研究,北极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步上升为全球性热点问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格局,现有北极国际环境法律体系主要由北极的国际环境条约和专门性的环境条约所组成,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冲突,这些法律冲突体现了国际法不成体系的特性,而国际法不成体系性又提供了今后解决北极环境及其他法律冲突的新思路。目前我国也积极关注北极环境问题,为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25.
426.
427.
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后,全面推进俄罗斯海洋战略,加大海洋战略顶层设计,陆续出台多部战略性文件,同时展开维护和扩大本国海洋权益的诸多新实践,海洋战略的全面实施正在成为俄罗斯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重点梳理和考察普京时期俄罗斯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和海洋科技强国方面的战略实施,力图从中辨析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内涵,并结合其具体实践,总...  相似文献   
428.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倡议,也是中俄北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俄两国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特定的挑战与问题。首先,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衰退的国力削弱了俄罗斯开发北方海航道的能力,而俄罗斯对华“二律背反”的心态也对中俄北极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中国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也在承担着来自西方反华舆论、中俄合作的分歧所带来的压力。为此,应从辩证看待中俄北极合作关系、建立参与北极事务的止损机制以及增强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战术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对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进程提供细节性优化,为促进北极地区的善治提供有效范本。  相似文献   
429.
孙凯  郭宏芹 《美国研究》2023,(2):9-29+5
北极问题日益增强的紧迫性和复杂性使其在美国政府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优先的地位。涉北极研究的科学家及研究机构拥有北极专业知识,在美国北极政策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北极科研也日益呈现出导向多元化和活动系统化的特点。科学家参与美国北极政策制定的直接方式包括在政府机构任职、出席国会听证会提供立法咨询,以及作为顾问通过非政府组织、媒体等渠道间接影响北极政策。美国科学家在北极事务中的有效参与,推动了美国“北极大国”的身份塑造,明晰了美国的北极利益,并推动创造维护美国北极利益的国际规范。美国科学家参与北极政策的进程也受制于美国政治极化阻滞、利益集团施压以及科学权威受到质疑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0.
随着北极航道逐步开放,沿岸国对北极航道的管辖权主张及其适用的航行制度成为国际海洋秩序领域的争论焦点,北极航道沿岸国和利益攸关国都从不同角度解读国际法规范,对北极航道航行权问题提出各自主张。我们着眼于北极航道航行制度领域的两大问题,即北极航道的法律地位以及“冰封区域条款”在北极航道的适用问题,驳斥加拿大、俄罗斯对北极航道提出的内水化主张,辨析其作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在构成要件方面的不足,同时,明确冰封区域条款在北极航道的适用限度。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内涵,提出构建基于过境通行制度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北极航道航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