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21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7篇
法律   538篇
中国共产党   175篇
中国政治   325篇
政治理论   132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提出了200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8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伍穗龙  陈子雷 《国际展望》2021,(3):58-75,154,155
2020年7月生效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上一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偏重对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新自由主义”精神,回归对国家规制权能的重视。在适用对象、适用争议、适用程序上作出变化与革新。全球价值链收缩及“慢球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在合法性危机以及对东道国规制权力的削弱,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发生变化的深层次经济、法律与政治动因。《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与革新将进一步推动“卡尔沃主义”的回归以及加剧国际投资法体制内部的碎片化趋势。中国应积极支持及推进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使其发挥正面作用,同时辩证吸收“卡尔沃主义”的合理因素,积极探索诸如前置协商、投诉与帮助以及调解等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议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14.
中韩农产品贸易争端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韩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但随着两国农产品贸易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其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深入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国家的环境贸易壁垒将进一步威胁我国的外贸出口。为此,我们应该研究运用WTO相关环境政策法规和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面临的环境贸易壁垒。还应注意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包括环境贸易在内的新一轮WTO多边贸易谈判,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相关谈判的智者。  相似文献   
16.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引发的问题2001年4月,日本政府对我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挑起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争端。我国政府在与日方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于同年6月宣布对来自日本的汽车、空调和手提电话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在我国拒绝对出口产品实施自动出口限制,日本即将启动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关头,为避免摩擦扩大化,最终双方还是在妥协  相似文献   
17.
周江 《法律科学》2013,(5):130-136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性质对于澄清南海问题的实质及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其作为岛屿(礁)归属线的性质可以确证,而海上国界线、历史性水域线及历史性权利线等表述均存在瑕疵,为巩固我国对线内水域的权利主张,除岛屿(礁)归属线外,将其同时界定为可管辖水域线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8.
In 2011, there were three new developments in Northeast Asia: the much .heralded return of the U.S. to the Asia-Pacific region; newly-growing 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death of Kim Jong-...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入股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股始终存在着集体股设置、成员股权类型、股权量化、股权固化等争议。建议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股过程中,不设集体股,"按户发证、按人分股",对未承包到户的按照确股当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范围内的户籍人口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并在确股后适当调整股权,依法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性质。  相似文献   
20.
《外交评论》2016,(3):25-44
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端一直悬而未决。寻求最佳的和平解决路径,一向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的思路包括外交谈判、共同开发、信任措施建设等。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启动的仲裁程序掀起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适用性问题的辩论热潮。南海仲裁案的程序和实体问题、法律内涵、政治意义,后仲裁时代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以及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解读《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南海各争端方对第三方强制解决机制的不同态度以及在海洋争端解决方面的国家实践,比较菲律宾和中国对争端解决的政治立场和法律观点,以及中美两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战略和政策考量,从法律和政治角度评估仲裁案在解决南海争端上的有效性和影响。《公约》的强制解决机制在国际法及争端解决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南海复杂的政治背景及多层次法律难题交织的困境下,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强制仲裁程序无助于两国争端的解决。反之,仲裁案开启以来的南海形势充满了更多、更严峻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选择一个既符合南海各争端国利益及法律文化,又能满足各利益攸关方合法关切的争端管理或解决机制,应重新回到各国决策者的优先议程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