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6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姜志达 《当代亚太》2023,(4):71-93+167
冷战结束后,区域合作兴起,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美国为了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对中国发起战略竞争。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建立竞争性的地区合作制度,制造地区对抗,对东盟的“中心地位”构成严重挑战。文章尝试构建“制度对冲”理论,解释大国竞争背景下东盟护持自身地区合作“中心地位”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东盟通过“疏离”和“接触”对冲中美各自主导的区域制度,并以“结网”和“引领”对冲高度不确定的地区秩序。这些发现丰富了国际关系学界有关对冲理论的研究,还有助于中国理解中小国家集团应对大国博弈的行为逻辑,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2.
自美国领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转型以来,法国逐步确立基于战略自主的“平衡大国”大战略目标。在地缘政治压力下,法国希望通过国家实力建设和国际地位伸张两种战略手段实现该目标。尽管“印太地区”位处法国地缘战略的“边缘地带”,却是集法国海外领土、全球经济引擎、中美战略博弈和地区秩序尚未定型的“元地区”为一身的关键场域。在基于战略自主的“平衡大国”大战略目标指引下,法国“印太战略”显露出国家实力建设和国际地位伸张双重逻辑:一是围绕“战略自主”提升国家实力,通过维持海外领土军事部署、赋能经济活力和保障供应链安全,弥补法国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谋求“战略自主”时面临的物质性实力短板,并为法国战时经济转型提供韧性保障。二是聚焦“全球性平衡大国”伸张国际地位,表现为在地区稳定中发挥平衡性力量,呼吁回归“真正的多边主义”,以此强化国际社会对法国全球性大国地位的集体认知和承认。  相似文献   
113.
受国内政治影响,日本外交加速转型,在“印太战略”下积极开展小多边外交。该外交具有对内互助性、对外对抗性、日美中心性、议题安全化、合作网络化等特征,意在弥补自身实力不足,联合制衡中国崛起,降低对美安全依存度。日本政府小多边外交是冷战思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体现,其行为激化了中国周边地区矛盾与分歧,阻碍了互利性经贸合作,为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外部环境。从根本上看,日本政府小多边外交面临着各机制合作差异化、内生不确定性、日美地位不对称、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等制约因素,其意图与成效存在割裂。  相似文献   
114.
115.
近年来,韩印两国构筑"特别战略伙伴关系"的进程,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同步推进.韩印两国分别是美国的盟友与伙伴国,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双边关系发展是符合美国"印太战略"需求的.美韩印三国的地区政策内涵既具有较强的共通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故彼此之间非常注重政策对接.同时,"印太"视域下美国与韩国、印度的关系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对韩印双边关系发展起着"范式引领"的作用,助推韩印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诸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此种韩印关系的发展,又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美国维持地区主导地位、平衡地区势力结构变动以及塑造多边安全网络.  相似文献   
116.
时宏远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1):43-60+153-154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以及海洋作用的不断凸显,印度洋在21世纪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印度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而且还汇集了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线,并充斥着不同形式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印度洋逐渐成为大国竞争和印度洋沿岸国家高度关注之地。印尼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坐落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同时也是东印度洋一支重要力量。印尼在印度洋存在诸多利益,主要包括确保安全利益、增进经济利益、拓展政治利益等。为了维护和增进这些利益,提升在印度洋的存在,扩大在印度洋的影响,把本国建成“全球海洋支点”,实现本国的海洋雄心,印尼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打击非传统安全威胁、推进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建设、提升海军实力、积极参与印度洋组织活动、加强与印度洋国家合作等。另一方面,尽管印尼采取了很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印度洋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印尼经济实力不足、海军作用受限、缺乏统一的海洋管理部门等。这些挑战会束缚印尼在印度洋的活动,制约印尼在印度洋利益的促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之长期把战略重心放在国内和东盟,印尼的印度洋政策呈现出鲜明的三个特点,即影响不是非常大、比较注重防御以及警惕性特...  相似文献   
117.
文章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对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东南亚政策的影响和轨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未来东南亚政策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推测,对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应对之策进行分析研究。文章认为,相较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冷处理”和“边缘化”,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有了较大调整,其执政显著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提升与东盟国家外交关系,强化在东南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力,重塑地区规则秩序。受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影响,当前东南亚地区多边合作遭受冲击,和平安全隐患显现,现有经贸秩序也受到冲击。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积淀深厚,东盟国家“不选边站”立场韧性较强,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对东盟国家的接触拉拢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拜登政府通过《印太战略报告》作出一定政策调整,着重强化长期影响力渗透力。未来拜登政府将在《印太战略报告》方针指导下持续加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构筑并强化遏华阵线。然而,拜登政府政策执行仍面临国内外多重因素掣肘和挤占资源,同时中国坚定携手东盟国家维护地区开放合作主基调,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导致美国难以达成其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18.
2022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宣布与印太地区的13个国家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谈判进程。“印太经济框架”作为美国开展印太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制度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一份以美国利益优先的印太区域制度整合方案,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开展对华竞争的行动纲领,其未来必将会对我国的海外市场、供应链稳定、区域数字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以及区域各国制度整合等方面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为应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可能影响和挑战,我国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推出区域数字规则的“中国方案”,构建我国跨国企业主导的区域供应链,以RCEP为抓手,推动区域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19.
苏晓晖 《和平与发展》2023,(5):1-25+173
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后,为遏制中国等竞争对手,加紧推进地区战略部署,着力拼凑各种小多边安全机制:强化美菲军事安全合作并拉日澳积极参与;推动美日韩合作“制度化”;加速推进和拓展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逐渐走实。美国将东南亚作为实施“印太战略”的重心,并利用“离岸平衡”策略打造多层式、网络化遏华盟伴体系;同时大力推动海洋军事战略转型,竭力制造台海和南海联动效应,并有意裹挟地区盟友共同进行军事干预。这使得中国维护周边和地区稳定特别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难度增大,中美陷入冲突的风险也随之上升。面对这些严峻挑战,中国应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时积极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力争突破美国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20.
王世达 《现代国际关系》2023,(7):124-142+146
近来,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的大国外交出现明显调整,突出表现在巴基斯坦对美和对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巴美俄三角关系从巴美独大、巴俄弱小的绝对不平衡状态转向巴美下滑、巴俄上升的相对动态平衡状态。同时,巴基斯坦对印对华政策虽延续了巴印对抗、巴中友好的主基调,但也呈现出若干新变化与新趋势:虽然巴印关系总体紧张,但巴方积极管控危机,避免矛盾失控而引发战争和冲突;巴方一贯积极维护巴中友好关系,现阶段重点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等务实合作。巴基斯坦本轮大国外交调整缘于内外多重因素:外部首推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同时乌克兰危机起到催化作用;内部主要源于巴领导层发生重大变动,以及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挑战,亟需外部尤其是大国支持以改善国内形势。迄今,巴基斯坦的大国外交调整已在全球和地区层面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影响,但限于国际局势、自身战略认知与国情制约,巴方运筹大国关系依然面临结构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