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国内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恢复印支和平问题向来比较关注 ,并且出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著述。本文就中国外交与日内瓦会议、美国的印支政策与日内瓦会议及关于日内瓦会议结果的评价三个方面来梳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 ,认为目前在这三个问题上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深度 ,但在其他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2.
建新 《东南亚》2004,(1):64-64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奠边府为越南西北边境通往老挝上寮地区的交通要道,原为莱州省管辖下的一个县。县城驻芒清盆地中央。盆地长约1 9公里,宽约9公里,四周群山环抱,西部临近老挝边境。法国殖民时期它被法、美视为战略十字路口。1 953- 1 954年,越南军队乘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纳瓦尔(NenriNavarre)在越北平原结集兵力进犯解放区、其他战场兵力虚薄之机,在全国各战场开展冬春攻势,连战皆捷,解放了西北地区部分城镇。纳瓦尔为挽救危局,于1 953年1 1月分出大量伞兵投入奠边府,在美国援助下,结集重兵,在奠边府地区建立防御阵…  相似文献   
23.
24.
苏维埃政权初期 ,为了适应列宁急欲发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全球战略需要 ,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 ,在莫斯科成立两所高等学校 :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为东方劳动人民共产主义大学)和列宁国际学校 ,专门招收和培养亚洲和苏联本国亚洲部分世居民族干部 ,旨在服务于世界革命和本国无产阶级专政。东方大学成立于1921年 ,针对亚洲各国学员设置两种培训方式 :短期班和全日制班 ,学制分别为1~1.5年和3~4年。校方按学员的国别、民族及地区进行分班 ,有中国班、印度支那班、汉特·曼西班、布里雅特·蒙古班、雅库特班、楚科奇班及伊杰里门班等等。列宁国…  相似文献   
25.
老挝人民革命党原名老挝人民党,是老挝的执政党,也是老挝目前唯一一的政党。它成立于1955年3月22日,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的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地区支部,先后领导老挝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和抗法斗争。1951年开始筹建独立政党,1955年正式成立后,继续领导抗美救国斗争。  相似文献   
26.
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却因强烈的大国情结而在冷战中推行调停外交.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在对待印度支那的问题上其调停外交表现较为典型.由于调停时机不成熟,独立初期印度对印度支那奉行不干涉政策.尼赫鲁否定了支援印度支那抗法斗争的建议,在第一次亚洲关系会议上拒绝了越南代表的援助请求,并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国保大政权之间保持中立.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调停条件渐趋成熟,尼赫鲁开始谋求以中立国身份居中调停,召开了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提出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六点和平倡议",还派遣特使梅农在日内瓦会议上积极调停,为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发挥了一定作用.印度调停外交表面上是中立主义,实质上体现了利己主义与实用原则,也反映了其在追求"有声有色"大国目标与不愿卷入大国战略竞争与利益冲突中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7.
2019年是日内瓦会议召开65周年。1954年4月至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以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为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8.
去年6月,随着一个越战老兵的去世,一份关于他的秘密也随之被揭开,他把它留给了世人和历史,却没有带进坟墓。1961年,美国大兵史蒂夫当兵仅有7个月,便被派往越南参加第二次印度支那  相似文献   
29.
1964年1月27日,断交长达十五年之久的中法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由此成了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就中法建交的原因,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过论述,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印度支那战争对中法建交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对印度支那地区中、法、美三国的利益纠葛进行分析,来揭示印度支那战争在中法建交过程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0.
前言在2003年6月举行的日本和东盟外长会议上,日本发表了“加强东盟一体化的川口建议”,表明了支援湄公河流域开发和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等意向。这一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日本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同时提高东盟的市场魅力。川口建议作为有助于缩小东盟区域内差距的提案,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好评。但是,这是一个有着很大障碍的课题。因为现实上以往“先发的东盟国家”和“后发的东盟国家”这两者长期并存,并有进一步两极分化的可能性。这样,东盟的向心力便会减弱,很有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