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9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商鸣臣 《春秋》2012,(6):32-34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朱维铮先生于2012年3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先生曾做过我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讲授“中国历史文选”课一年.上世纪80年代,应山东大学历史系聘请,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如今,先生走了,回忆50年来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关爱,无比悲痛。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教学中的高度责任心,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4,(8):15-15
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是华中师大享受院士待遇的资深教授。日前.他向华中师大辞去“资深教授”的名称和所有待遇,包括每年1O万元的津贴获批。引起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图书馆奖得主、华裔作家哈金在接受南风窗特约记者河西的专访中,最打动我的是这一段话:"我想讲一个普通士兵面对战争心灵挣扎的故事,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故事,而并非集体经验。战俘作为失败者.他们的声音被无情地剥夺了。我意识到,《战废品》可能会给那些被遗忘的人带来一丝希望.使他们的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道路【解说】面对这样一个饶有兴趣的提问:"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思索片刻,明确回答:"我愿意生在中国。"汤恩比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给出的理由是:"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阐明这是他对世界不同文明体系做了详尽的比较和研究,把中国置于全球演变的多维空间来评估之后所获得的审慎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南书房     
《南风窗》2011,(17)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美】林·亨特著沈占春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版人权是如何被发明的,它们纷繁喧嚣的历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感知,我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保留至今天呢?《人权的发明》这部非凡的文化和心智的历史,证明了人权是如何在持续的争议之中延续至今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日本不是一个时常遭遇灾难与紧急状态的国家,而是一个由灾难与紧急状态催生的国家。"新加坡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格里高利K葛兰西在《日本:地震之国》的导言中这样说。地震与其说是灾难,不如说是苦难。地震带来的,远不只是死亡。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俗话所说的四件最可怕的东西是"地震、火灾、打雷、老爹",前三项都和自然灾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吴咏梅 《各界》2014,(6):32-34
沈士远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一个雅号,名曰“沈天下”。据著名历史学家谢兴尧先生在《红楼一角》中回忆:当年沈士远先生也是他的老师,记得当时师生们都称沈先生为“沈天下”。“啥叫沈天下呢?因为预科里的国文功课,最重要的有两门,一是‘国故概要’,一是‘文论集要’。  相似文献   
18.
对历史小说已有些倦。近几年,许多人,包括历史学家、伪历史学家以及历史爱好者都很愿意鼓捣出历史“白话”,以示自己非同凡响,但其中确少大家之论。一窝蜂,必然浮躁,而想吃古人饭,其实并不容易,史识当建立在史料丰富深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学界与历史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历史学是不是科学,换句说说,历史学在何种程度上被称为科学?从表面上看,这是史学本体论所首先要面临的基本判断问题,但实际上,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是学术界对历史认识的性质及特点存在着不同看法的反映,即  相似文献   
20.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